 |
- A/ ]% |# c8 g1 Z. e: B G( Q5 {, A/ z
/ c) D( v5 X6 s# B5 x) i3 Q5 l
近期我校泉州校区相继发生多起诈骗案件,给同学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几种主要诈骗形式进行案例通报,请广大同学加强自我防范。 ! i( L7 p, ]$ F1 D- G
! v& F" e% y, Y一、短信诈骗 d# N- X0 ]* T. [' W
案例1:
& U, @( X* j6 f. P( |8 h2010年3月12日,我校某学院一女生汪某收到一短信。短信主要内容是:该生的银行卡在新华都购物消费8880元,要求该生予以核对,并附有联系电话。汪某随即联系,对方自称是银联中心的工作人员,称汪某的银行卡可能泄密,要求汪某马上到自动取款机前按其提示操作,将账户上的钱转入“银联安全账户”,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汪某即到自动取款机转账2380元到对方指定账户,后方知被骗。
0 Q' O6 X# A1 J' \; S7 @其实,所谓的保险帐户是诈骗犯的帐户。1 V" s9 J8 H) L- {1 [8 d" [# A
案例2: & L4 C5 S, G8 s: q" M; H9 G2 ]' A
嫌疑人发送手机短信:“你的手机号码在XXX活动中中了奖,奖金XXXXX元,详情请致电:XXXX--XXXXXXXX。”
( F, z# D% p5 }4 u5 x机主如回复电话,对方就叫你把手续费或税金XXX元汇入指定帐户。
! _8 a# s9 E) F其实,所谓的中奖是骗局,骗你的钱才是真的。" b- M+ j8 O- W5 y, I# Y
二、借银行卡汇钱诈骗6 X. k% ?: [. ^4 L8 }
案例1:2 ?2 X8 F |3 q* s3 U8 K
2008年10月1日,我校一女学生报称:她在校内搭识了一男一女,对方自称是香港某大学学生,身上现金不多,所带银行卡无法接受其亲戚的汇款,希望能借银行卡一用,并邀请其到某咖啡馆喝咖啡。好心的女生把银行卡借给他们,结果被骗走银行卡和密码,损失近2500多元。
% k% `' a& H4 x' [& j案例2: % I9 c' N# b: v" }) H; S8 V
2010年3月21日,我校一女生在泉州捷龙商场遇到两名男青年,对方假冒港商,称其国际银行卡在泉州不能使用,向该生借用银行卡汇款,后以钱不能按时到账为由,诈骗该生人民币5100元。
$ B8 S' {) G' ^保卫处在此提醒广大同学:此类诈骗,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大学生的同情心,同学们面对前来搭讪的可疑人员时要提高自身警惕,增强分辨能力,以防受骗。
% E, \) P# H' p% H* O$ I
* ^% i/ U& q9 f; L. @- K+ p* {9 U保卫处 L: j+ D0 G( z% p0 l
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 Q/ |5 ?. d8 t; c9 k8 ~5 l' M0 q/ D# V2 J: f+ P* N3 m
5 s9 S' E% k# `7 h2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