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为了纪念的忘却----我们为什么不诺贝尔?

  [复制链接]
洋扬 发表于 2010-5-26 00: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x& U7 W' W3 U
% d4 s6 ~' _3 f
8 \* ^* M# V1 e! E$ J" O8 ] 语文课本上的大师们  
, ?% a. H; f0 a0 D$ c" K4 e4 v3 p& ]5 h- U9 q- U
为了纪念的忘却+ ^2 c9 N/ N  o: Y# ~" o1 r

, |/ T/ y) V& s. W: \- X----我们为什么不诺贝尔?' p; \1 m/ E5 g$ |
3 Z) J. a$ i0 Y2 l2 s9 j
我的年龄在此不作累述
8 r, ~) }* e! e: N总之读小学的时候以下的大师们的名号都如雷贯耳* n/ S" e  t# |) I
且大部分都用框框装裱在教室的墙上任我们瞻仰
, P7 b5 Y- b  n    长大后' W* t+ e; J- e6 L$ H
多读了几本书
. c5 D4 _* y& @( B4 I! L对于原来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与事后所得信息的差距令我每每感到惊讶
8 s2 W* ]$ q: Q6 T而今
( n2 U0 ^- g' b% a' V3 D! y+ a为了纪念被遗弃或者没有注意到的忘却
! g8 u$ ]8 r7 Z希望浮躁背后能更多一份厚重的反思
4 Z1 [4 [, n& Q, v* s2 N. ]& r  M, k( O) L9 G  [2 Q5 D% P: e  s
茅盾
  m/ ]" M) S; ?" A2 \+ f* T' u建国后任文化部长兼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 m& P; u1 E% N在这期间由于忙于领导事务日里万机或者其他的原因几乎没有出过一本像样的小说, Q# `( s2 L0 R2 q
转而像现在大多成名大师一样写电影剧本4 ^2 Q' l% x% t
但都没有成功
' h. o! a5 n) f
4 \+ \' Y  m: Y巴金" v! U8 p! E# @2 d+ _; h" ]) q. Q
建国后除了写些关于朝鲜战争的战地通讯、短篇小说及其他的应景文章以外0 g. Q$ P' }+ l; m& A
再无大作问世
% M' g( Y# A) Y    且很少再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切身的自我理解去写作. D9 D" n4 ]5 _1 U
后来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想写一部《激流三部曲》
/ E, U2 W5 y' r$ U8 n却始终限于领导规定的条条框框怕犯小的错误而难以下笔
: I4 p3 ?8 f% n7 f* w' f# E- N    在巴金全集中
! q, m0 h* f: U; ^- I收录其在1945年写的着作超过15卷6 y" S9 s" @+ L; a$ A, h  Z
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间合起来不到5卷
  _" C8 A4 ^: q6 L' w& A: |) `' Y
+ P1 v% [8 J7 [/ z0 ?8 e老舍
; ?9 y+ q6 y; [建国后不再写小说了
' d' e) c0 D* Z% o9 c/ j) C之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这一终身成就奖
9 l# F2 z5 [8 w( S: ]- P/ e1 O$ |; J& B5 n
曹禺
: k- @; g2 T4 V, L% V5 _: T一生共计出版了九部戏剧作品5 ~+ {; ~* F5 V4 I& A8 x
其中1949年前共创作六部9 E( D  j( o) D6 J7 Y7 Y+ E
包括经典的《雷雨》、《日出》、《原野》
- o, y3 ^* G. L' T# Q: Y1949年以后共计三部
0 L, f* y- X* p' _7 H% q% H分别是《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 P: Z; i, E# w. v% V6 N    《王昭君》一剧功力深厚、文字优美! F( _. Y1 I' z
但是政治性极强
& @7 e/ W/ o9 a. L; X公演一场后再未重演
7 t. a/ ^' g4 _. y    1994年6月' O7 C4 e# C" h3 u9 O5 x  x" g: x
在吴祖光撰写的《掌握自己的命运--与曹禺病榻谈心》一文中我们可以了解) l* N+ z3 p4 G' {5 ^9 |
那是曹禺因病住院3 {/ p- V. n. d9 \: w5 E
吴祖光去看望
( i6 k0 x( `8 Y$ ?9 K, x曹禺浑身不自在地谈起自己一生写作上地失落
) w4 w/ J4 }( Q2 |) E吴祖光脱口说出了自己憋了很久地一句话:“你太听话了
# i( I; l; B- D1 a5 |    ”
( _* G5 _4 L9 z' D8 E3 |+ _    曹禺浑身颤抖也说出了自己憋了很久的话;“你说的太对了& J* S: @: X3 u2 v9 ]
你说到我心里去了* w; L- D( [! E1 o
我太听话了( |, d: [) M" V( R6 p/ x% ~
我总是听领导的3 ]6 {* h) \& G9 z
领导一说什么我马上去干/ r. H  n  r. w7 c& l7 D6 r
有时候还得揣摩领导的意图……可是写作怎么能听领导的?”6 @3 s3 f# C0 f

4 S* H# g/ Y4 a而这位吴祖光先生呢?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家
+ y/ T; E4 G$ {, ^; }建国前写过九个多幕剧) L9 Z, b& G# E' T9 Y: J/ a
一个独幕剧
% w) d( n* k0 q" u创作改编了六个电影剧本
+ S2 m. r( q, x. b0 j4 e: K( `% s发表了十个散文集
9 s7 N! V% z# y( c" L  E3 F    建国后几乎停止了创作
! V- Y* Q+ l& \: X只是改编并导演了一个电影《红旗歌》$ q6 r8 E8 T2 i( p1 e  {
编了一个评剧本《牛郎织女》7 g# [  ^; h! z5 Q" g" w

: P: d! f; S4 Z! W; H丁玲
9 S+ B, s# B4 J4 d  l0 F我那时读的中学课本上就有她的一篇诗歌6 \  r) k0 D: `
三十年代在延安创作的
6 {4 b: A( W- E    1942年10月19日还是在延安召开2000人参加的鲁迅逝世六周年纪念大会上6 g) T; z9 z& o
同行萧军(熟悉文学史的朋友知道这也是如雷贯耳的大家0 I. n5 K3 L/ B4 R
包括下面提到的人物以及参加会议的2000人大部分如雷贯耳)因为替王实味辩护* Z5 @. r+ X* ?5 G/ ~" h8 z
有违一层决策7 B' a: l1 c- D2 L6 k  l- q4 a
便遭到参加会议的同行们猛烈批评
* q/ u8 V9 ~/ b并且要求萧军作检讨# q8 o8 ]0 B4 S. `' s6 k4 J
    萧军无奈只好检讨道:“我先检讨检讨
9 B6 c# Z1 Q* T7 \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我的错行不行?你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你们的百分之一?”& U9 |2 D: s2 l5 a
    丁玲闻之暴跳起来
. }5 L' t6 l& y雄纠纠大义浩然道:“我们一点也没错
* v' W' Q' T( Y' ]8 L( p( [, T你是百分之百的错!告诉你萧军  p2 N# s7 h6 @0 O; R' e* A
我们共产党朋友遍天下: I8 N0 b( J$ ~) O5 a
丢掉你一个萧军不过九牛一毛8 ~0 H. n  I& ?
    ”
; [) f6 n2 E2 l+ F  s) p" E; {; y" p6 A+ B% g/ E
田汉3 j! X% s$ Z& S( r
不介绍了2 n# j+ k/ |! G$ X4 n- F( M
太有名了2 s1 K& A' e+ R
    1955年首都文艺界在王府大街文联大楼开会批判胡风
2 p& ?: `. M! W: j5 Y2 `$ F各协领导们都到了; M4 L; L: V) }3 b' a4 x
郭沫若、茅盾同场' ^4 u1 z; o. ~8 n+ ~3 i+ u
老舍、曹禺等在主席台按座次排排坐
9 k8 ]; j2 F& V; O& n3 |# G    可能是大会之前的组织安排不严密: P$ v$ c6 q3 j' f4 ]
没想到一开场就是召荧为胡风辩护(又是辩护)1 C- S7 G# G8 W! ]$ `& x% q
    郭沫若拍案而起
8 t1 r: l5 I2 Z7 r/ `; q激情呵斥
, x) _) r. q/ [' }; Q* K    接下来批判进入正轨
: _3 P: v& P- p# G7 P9 C0 f$ W轮到田汉登台发言
  N) P) H) X/ O: ~5 x1 {用细省细语的湖南腔道:“胡风在重庆骂尽了所有人: C# q5 }2 |8 Y- {3 p) G$ r6 T& G  u
没有他不骂的( H% n, }0 B0 n" a
老舍可算是个老油条了吧
6 ]% X9 h" t( x  n5 B/ `/ v8 M4 m连他也不放过……”) [+ A& l  s' D# [- w% C
    此言一出
% y( ?# c: W* o0 b3 |四座皆惊
( Q5 P" z6 m1 s  D+ m    老舍对身边的曹禺说:“你看这个田老大
) C5 e) s: `' k0 U5 E( N: |一派胡言乱语
8 w; E1 L- t& c6 i9 t% V    ”说完点根烟走下主席台散心去了
0 Q, w9 N/ ~  w4 D8 a: a: w
3 R" f: J( B: g1 p$ _赵树理' M% Q, y' h" @: x" V$ f
现在央视重点宣传对象
& P0 ^2 ^& q; h/ Z1 B2 D+ }语文课本上的那篇文章给我留下的影响非常深刻
& v0 \0 f# u/ O6 h  J    1949年7月6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全国第一次文代会
" g7 [& [4 E* B% \% P; |* `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界代表在北京胜利大会师
$ u3 Q' ~5 }0 U# o$ Z+ t6 X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出席了大会4 t! n% k( J+ }! `: |
郭、茅等人按次序发言后0 e) q( E+ G6 \" o: k
民革代表邵力子走近了讲台2 a) T3 n$ l6 p7 ~$ f
邵老一头白发
' t" n; b0 U5 Q5 T/ Y态度稳重1 [: \' ^2 Y  C/ g
语调低沉而徐缓地发言着5 |1 ~- H& g" p; M, L
当发言发道:“当年中山先生……中山先生……”
( g$ e8 N# u9 T1 E& c: O刚说了几句感觉下面气氛不大对劲' F# T2 ]8 B4 L. H, }+ z2 r. h
像做错了题目的小学生一样语气变小了/ U, V0 X8 o- J0 h% t8 X
这时坐在台下的赵树理站起来冲着邵力子大声呵斥- `$ H, \3 g+ ^7 L  Z! x- P
对邵力子提到“中山先生”  t7 E9 ^6 M. ?+ {: C5 z
以及“中山先生”的主张非常不满
- W. e, ^; t# s! m, u8 [当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 l0 _% Y- t$ l% K, @7 M8 X
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为邵力子辩护(这时无人辩护了)! k1 P3 |- g7 L' t" Q' P& m
, I, X0 y  ~6 }8 w' r5 X) ]" ]
最后说说郭沫若8 O) Y* W0 J2 r5 H) Y) W) r3 [
“七七事变”后
+ p7 e- ^  D- P, ~0 C8 J抗战爆发
! f) \& c2 h$ K! P# }3 `' w郭沫若毅然“抛妇别雏”, ]% B: O/ A( j3 \' ^$ c
通俗点的词就是“抛妻弃子”6 @6 s/ I, V" F+ Y- e9 W
秘密返回祖国
1 p+ D) v8 s+ a$ ^" d! p9 ~3 K4 ~当时蒋介石闻讯5 F0 l' g! x8 {$ }% G4 O- [
不知道是不是政治做秀) L- ]3 i# \( N8 ]! |+ S9 K, W% l
公然捐弃前嫌* B& B4 o6 e3 @' H0 e* M0 ~
召赴南京接见
& _! }7 M0 E8 K& m" n! ^    第二天自然见报
2 y( _! N0 m: T" P" Z% V打开报纸一看$ D, z/ |9 u% f' a9 Y+ c$ c
不料郭沫若对记者说的话是:“想不到委员长的手还是那么温暖……”/ S% d+ v: k6 k
    建国后& @! D: l; I  [) }6 k; l/ I
立马握紧了更加温暖的手% V9 W& `# W& q( U! F# B- J: ?; w8 |

: ~7 u! g+ ?7 {# _8 p7 b这些都是凡是只要高中毕业就肯定如雷贯耳的大师
" F" s  i% A7 g还有那些名号小些( a; \: e" |9 Y3 |( y; p
学识却一点不小的大师们(何其芳、柳亚子、林默悍……)到余秋雨、王蒙、王朔到韩寒$ g" \! j% {- I7 u
千千万万的吃文字饭的大师们* |0 \, X7 G* G5 t3 v
我们等忘' s/ }8 i2 L2 @, m0 ^8 H2 `
你们安忘却哉?
. u' A# j& Z- @& L% E& e. n5 ^
( b' q' p) n$ }7 e

血樱 发表于 2010-5-26 00: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郭沫若 : I7 B. t# T/ C4 A
其实
' y: r8 y& N% M) m他自己笔下的“宋玉”恰恰就是对郭本人的最真实写照
" F4 _9 s: l6 Q8 X, I; n" Y0 r那句脍炙人口的“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 o, B/ F& o$ b8 y
恰恰成为对郭最好的讽刺' h+ f) c8 B+ T0 o% ?4 F
老舍
: R( |8 v0 B' |" n/ z% p' B0 f个人觉得他是最可以的一位- o# G+ f0 m% b- r( t" ~8 J
本来
; L1 ~3 v  V) |% a: I诺贝尔奖已经决定授予老舍
4 I2 |) k- A) I3 I  t7 U但是当瑞典方面通知中国方面时
" y9 J& }/ L: K2 c( o老舍已经在几个月前自尽
+ g  T7 o; a, v* j" m而诺奖是不授予已经逝世的人的
6 N8 d- q* {# A* N7 E& |4 \6 |于是组委会临时决定改授日本的川端康成  X, y  @( C( t/ t) q$ [
便宜了日本人
. k: N* t0 v4 K, f6 R; [
1 Q& G% J2 Q# f0 W3 U5 c+ U5 e, T+ J/ B3 J5 R( h; A
9 s9 b+ g) V4 L
3 ^4 S, L( T8 q)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华大|华园照片|工作机会|物品交换|华大贴吧|我要表白|禁言帐号|手机论坛|HK ICP备09009564号|广告联系

Copyright 1960-2018 华园论坛-华大论坛 桑梓年华泉州厦门华侨大学论坛-最受华大学生欢迎的校园BBS站!

GMT+8, 2025-8-5 03:41 , Processed in 0.022178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