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y; l" O; [3 J5 P7 v: H
& L6 @6 I$ Y: \" O; M8 U1 p/ m0 d. G$ r! y: P; }* T3 c& G+ V C$ {% ?
用数字来证明地球在变暖
" U6 \) m) H9 G) K* }6 {7 m5 k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9 C7 ~( d2 Q% c6 e: c3 y阿尔-戈尔
$ ~5 c8 D5 M6 }! l自己很欣赏这个政坛人物如此的致力于环保# ^. O, ^/ t8 z* Y* k; T+ u
不管他是真心的还是做秀的+ _) g8 Y3 C* _0 [! j/ a0 F
可是他的正面所带来的冲击
7 g' ^1 v4 X2 T) e* H还是有影响力的$ y0 u$ ^4 C1 W# h7 ]
晚上又看了一次《An inconvenient truth》
! j4 b) l2 K5 q# v7 W每一次
5 |) f2 Q2 e: N4 `2 ^都能让我觉得* ^' v9 `! d/ e* D) q
谁说政治与环境不可以融合在一起1 Z! p- L8 m4 Q# U [
经济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d( R% |6 z# g, c8 j- ]' o
在只讲经济的时代
8 M$ l. ?5 W' m2 y能不能更多的关注环境3 @1 Q5 i8 g5 N' K+ }
看着美国
2 X$ y* \0 e3 M经济这样的发展
N9 h9 {# H5 Y7 [# L6 O7 C# c) x5 \+ v却在环境问题上始终消积
& o! q2 O; B% o$ l我想
: I" f" l2 Y7 `& S/ N0 f只是一个利益在驱使着6 ]! ?: w6 n- L( R- j/ f7 z
在全环都签定了京都协议
$ B X9 O: P2 P) K" s( c只是两个发达国家没有加入7 D6 v5 F- s% A4 @+ d# s4 a
一个是美国" l) n! }% U, _2 F4 @( |) n# q/ x
一个是澳大利亚
) f1 X, X: M* E$ l/ n不太明白,也明白
7 E6 b: D& z) k) r
: g6 m+ E$ q, o8 Q9 W" H3 H2 t, W近几年1 O* u" x1 Q* I3 V x# A
周边的国家
{7 k$ `5 c" f( R8 g也在指责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
6 i7 {( O- H) n3 q- Y影响到了他们的国家的空气质量
' l5 W) g( Q4 {/ \, u* }6 l其实想讲
' \: f$ m: o% Z: h$ z% M中国虽然人口众多
' x; e7 P) P2 b& J% t3 q% V有些设备落伍* f2 v. u. |* H+ y
可是二氧化碳排量远比不上美国& W+ w1 Q% C h3 `
它居然占了7 Z, @9 A! G& |/ y/ B
全球的总25%
6 n3 B2 s( s" p# X& ^- P可是它居然拒绝签定京都协议8 X6 |: e# @! ]/ v& P7 r. z8 T
一个美国前副总统参演了这样的一个纪录片
, [- c l; W1 L, b! c+ q' d/ _从一个不了解自然科学的人! [6 i4 m/ R! i" M
到一个为了全球变暖而四处做宣传的人
7 G. ~ D& F. ` F环境问题
z9 Y& \3 F7 B3 U" l- U$ Z是不分地位的
* z* r. g' Z1 ^$ [; q2 _看着那些曾直线上升的数据
0 t" F/ k0 W* G$ W+ ^( ^9 @自己也很震憾& A; [6 S, i& @ |$ T; S4 k; v
原来9 s: M& i: ?* b- c8 h7 Z# S! e9 w
用不上五十年
) F/ b7 B" f* S! B或者更少
7 D6 I) T. |4 r/ X1 e我们某些沿海城市都会在海平上升中消失6 U9 R$ ]( x, {
原本人类有限的生活空间
$ b* e0 k, i( y* Z, e) R1 F将变的更小
8 m$ P; Q2 L& D
2 v2 i# I; A/ s8 }& c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对环境的破坏/ E" q6 n* [( N2 n' M2 \
去年印尼已“丧失”了24座岛屿
+ r, X! [7 d6 V. Q8 L由1.7504万座减少至1.7480万座
, s+ C5 n3 ^$ W9 P% |0 A6 H如果情况还在继续的话
O5 W2 N# g9 `. b7 p到2030时) u. T) P: k! {# _' s; b2 P8 K
就会消失大约2000多个岛屿% A: T8 G8 v- W
而且还使得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开始融化& |& ?+ p8 R" J( f& w" \ E
而冻土带的解冻反过来又会加剧全球变暖
0 `7 e4 o: ?. A# I, e形成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5 e) \# V; Q% u6 a. ?
而今年的南方的冰冻灾害
/ r$ E6 h( V1 a' K+ m( a3 r2 g* X反常的大雪& @8 t$ q# w! W/ R) @
也许因为拉尼娜现现象 c7 a, ~+ O& \' a I& u& C
这也是全环变暖造成的
O; R. d6 |; u/ ^2 R$ b每年的沿海城市被大大小小的台风侵袭着; `. C9 c( f% W' H
因为是用科学在说话$ W7 k: {7 p. R6 e
用数据在讲明3 M; v, `2 z/ U2 H! M
不是危言耸听
' t- P$ F6 I" _4 r) N# z冰川越来越少$ K$ z M4 t" L7 B" |7 s, n( s
地球上大约40%的饮用水来自己冰川的融化7 s( u/ X$ i3 X( {6 E
北极与南极大陆的冰架也在向后退" `% W4 w' b3 m6 n! k
连北极熊也有淹死的
6 ]6 \) @0 [ x, H7 F+ G+ [- {+ I因为冰山在消失9 r. f$ j9 Z4 l( C5 Y. t
可见海面上的浮冰也所剩无几了, V1 J; r1 b3 {6 C- e2 h
有时在想8 s+ ^* j, [* @+ x2 N* S2 J
是不是再有几年
2 a4 x# b; t' t世界地图就得重新改写了?% ?" K* k3 w, S0 Z
也许在某一天
- c' b1 |" T4 \/ {格陵兰岛也会没有了" ~" [% D# d) c, e
$ {' X! \% y9 O4 N6 s
! R+ S8 D. i9 R+ D4 {
有一天自己早上在看《朝闻天下》时8 [9 R G4 O! G7 e: |8 h
也在讲
R- o/ m# S5 O: J& D8 m在做一个调查时
: u, ~$ @, M7 z: D6 \. e76%的人重视生活空间的环境问题, A/ E* z4 x9 ]
可是当到会不会在以后买车时
6 ^6 L7 V; I: p) o1 ]可能# L5 q P; ]0 u) C8 s
会的
3 @2 E% u4 M; |" \9 T! W+ I也占了76%
1 O. A% W. R# ?1 P, a2 F. x2 H' J很有戏剧性; s6 \6 c$ l$ c7 J
原来现在人人都在讲环保6 e' S. r- [, A+ y7 k; r
可是都是口头上的
4 `! V9 B1 c7 x$ d, L关系到自己的生活质量时
. H& O& q' B' e$ N他们就会忘记太多! M. ^) A, Z" `9 I7 n
想想; U4 b+ Y ^* e+ r- i# M, `
北京在实行单双号上路的政策时
8 `" |" |9 u/ c! i7 M虽然只是为了更好的迎接奥运$ l: Q' {$ v% n% d2 O7 p G8 O
可是如果平时也这样的规定的话
- b% r# A3 Z8 E) w& J& X那么北京还会堵车吗?
* i( y3 g; i p) G% w还会天气阴霾吗?还会出行难吗?
3 o5 l! q$ {& a' {9 t; N- U S6 \3 v
/ L; W* d4 V# k" F8 S }* q一天# ^1 Q0 W: ]) P# q( Q+ r2 L
可以减少多少汽车的尾气
; w* f- ^( z' y: z4 s% W1 W: {如果用数据来说明
9 _1 j! z- U% U) ?% Y' }那真的是一个可喜的数据# i* n8 |2 u% |( p! [
如果在大城市中都是如此的推广8 A y. ~1 I# e# R
会是什么样的效果?0 h* E; z8 D! _. H9 M; v8 P7 B' p5 L
其实不用多1 e6 g9 z& o4 g; ?; s+ J
一个有几天的话
, A5 n" @1 ]% u$ S2 a也算是做了自己的努力0 h4 T; `' S7 a5 w* k
一个人的力量不是很大
( c! F" M5 C* x: \可是当全世界的65亿人都是如此的话: |" Z; r1 c3 A: M9 Z2 F9 n
那么
3 }$ V) q/ P% ]" ~) Z6 U我们的地球从外太空看4 n! o* Q* ~+ o+ }0 \- C) x
将会更美
; @/ w# C, v8 v! A/ l& O2 F2 E9 ~/ f" K" r( b7 z9 p, h
(个人观点) @- d* y2 w, y- b7 g
如有用词不准
0 @: o8 [4 P0 { r G9 @" a. b0 E请校正
: z6 u1 N J9 q4 d- { )7 n# Y) C+ ]$ v2 \0 ? @0 ~
5 j1 h L! |9 \
3 I7 @; M8 M. S1 u" K' H1 m/ X b)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