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Y* _5 O6 W+ w/ d0 j' k
, Y4 Q1 s2 y3 |- t" C, R
) b q* L* ]8 y1 g# X) R" k 王晓渔:杨帆门是以暴制暴还是公民不服从
9 y; a e p' c; k: |) W% r; q
: q" S+ [% O- y" R* q# [) zwww.sina.com.cn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07:54 www.thebeijingnews.com/]新京报
9 I: `8 X; n; N 作者:王晓渔
/ a5 b7 ?7 @5 V, ] 有媒体将此事与海淀艺校的“辱师门”和中山大学教授“虐待”学生事件相提并论
% A( v" A7 A( V6 b/ | 前两个事件呈现了人性之恶! i) Y7 x% t1 w6 \0 k0 a
此次则呈现了“以暴制暴”" |- G! e, I: {& X1 [* d
希望从这次事件中反思法治理念在日常生活(哪怕是政法大学的日常生活)中的缺失
* ~; d; G- j7 [$ F而不仅仅将责任归咎于某个人' J9 B$ {1 i* ]! ~, h& F/ C* U
news.sina.com.cn/s/2008-01-09/064814699731.shtml]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在上本学期最后一节选修课时4 K; Q& ?0 h1 o# x
因为逃课学生人数太多- W" \+ _, \+ j/ S! C, @
与一名欲离开教室的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
2 h, T6 T8 q5 U6 h: p 这一事件被人戏称为“杨帆门”2 G8 |* r5 _( {8 ^# u6 f U! u/ p
像“罗生门”一样
0 V% q! O& V' h1 l9 K1 J此事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论坛里呈现出各种面貌
; m4 E& L0 Q2 i3 A- B @ 一些不难澄清的细节一直未能得到确认
- }( i6 G9 @) U9 a/ [有人声称杨帆有过未经通知就不来上课的经历
, j# c( B% d5 ^* |( g9 W% B4 `也有人表示杨帆此前的停课已经经过教务处同意
- r. w. N7 b. _3 S7 ?# V6 n还有人表示那名离开教室的女生并非选课学生、只是正巧在这间教室自习
& z4 w, Q. W8 w. Z, |7 `& a 对于校方来说1 ^) p% T8 w9 r Z4 a" C& x0 h
首先需要进一步确认事实
+ u* i7 W6 y0 Y这样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 S: O9 H% z9 V. E+ W% n
对于旁观者而言" w9 Z) m3 q6 `; A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由这件事情引发的讨论0 Z0 ~/ f% A6 A% q
现在讨论的焦点集中于杨帆和这名女生身上8 l9 D7 F0 E8 Q0 X( l
但是
( X S" }3 Z) }2 \9 r7 B3 m杨帆之所以“失态”
3 A1 C" t5 G8 c甚至说出一些侮辱性词语
1 _! G% |0 u9 r6 [4 }, w与一名迟到的男生脚踢教室大门有关
" T9 a; `: f t 有学生反映杨帆此前曾向学生兜售自己的着作
% v; z; B, l @6 c如果此事属实6 Y' U) B! {) ~) j
校方自然会处理" P+ p/ R0 y9 O5 V0 m" {) I/ B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随时退席
( M; P! _3 d1 ~1 h- H% s更不意味着学生可以脚踢教室大门5 y% K. Y2 i& Y ^( i. Z
一件本来并不复杂的教学冲突0 T- Q7 E/ P) D. `8 Y) w
演变为话语暴力和肢体暴力) Y. E1 t( Y0 s: ?& U) z
值得思考
# d+ i1 D4 h5 c- v 抛开事件本身的是非而言
+ E# I4 E2 M* I* N* Z这说明即使在素质并不低下的大学校园: E2 l: D: Q) o1 w; `# z5 o
有些人依然习惯于以暴力而非合法程序的方式应对问题
! v g' b( k' r# |9 [1 N3 N 如果勉强把女生退席“过度阐释”为“公民不服从”
' C8 e# l9 x$ ^杨帆和那名男生的冲突就是典型的“以暴制暴” ?9 v; u$ _( j& p7 R+ Y
发生在政法大学里的“以暴制暴”
1 j- |" n. U0 |+ A. F不仅是对大学精神的嘲笑
9 M* j u o& B8 U也是对法治精神的嘲笑
5 G: O- x4 @; b4 o5 ^) H! S) E5 o 这个事件所引发的不仅是对教育问题的思考3 y" w. b' G: q% B8 F
也包括对法治问题的反思
8 e7 y0 L& o; a1 `) P4 O充分说明法治进入课堂: o6 i+ k; q1 ^8 [
不等于进入生活
1 s I( H( E' i0 [5 W+ n& k/ g9 l 同样是中国政法大学教师的萧瀚先生
, `, ^9 a6 V2 ^) u4 @撰文表示教授之言行举止斯文扫地7 |* v' _) y0 Z) V; n6 j
何以要求学生单方面尊师" B4 r Q/ u2 Z
并且进而表示每个学生都有安排自己时间的自由
/ I& h' S" B* n0 m- A6 e* z8 k; f学生有随时退席的权利
; t: o7 y7 W! l: o只要他们没有妨碍别人1 B& Q$ p, ?+ V& m! _
这个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Y. F4 ~" F7 Z ~! f* U" l7 l
尤其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同3 u5 u3 I( }8 _: ]3 R$ D
可是
3 R' P5 d# K8 {) w如何界定“没有妨碍别人”的限度?那名女生在一些网友的描述中具有“正义感”+ \2 z( a F& M. K$ W8 k
她的行为接近于“公民不服从”吗?上课期间/ @9 l# C7 {2 L; _: F% u
突然有学生起身退席& g# Y" s9 c/ N" g3 u4 D0 B
是否会影响同学和任课教师的情绪?萧瀚先生以自己为例3 B' _4 n+ f1 i2 c
表示有学生退席: K) z" b0 o- t* i
并不感到受到妨碍) h' ?, G7 p$ X* q3 ^
但是
2 e' P; L5 S( B3 I V8 @这不能保证其他老师和学生面对同样情形能够做到心静如水
2 e1 m" N1 `- W5 e 从高校的一般规则而言
/ ]$ K7 Q- k3 @2 b学生拥有不去选修某门课的权利, l4 y6 W( ]4 m# {+ e4 a
可是一旦选修了这门课/ V" [6 U/ P$ u
就要接受教学的基本规则0 S" Z+ b! p4 s) G& p Z! V
不能无故旷课或早退
$ M$ T' t" G+ D6 Y1 F. V, S 不仅选修学生需要遵守这个规则
* h% ?' ^: w6 m! V4 }$ a旁听或者自习生也需要遵守一些基本规则
- Y1 l8 G" b9 v2 h/ p3 W 否则0 d4 a7 Y& V- F
在上课期间
$ n: k. t* D" @" }1 y3 @一名学生可以以自习为名随意出入那些正在进行教学的教室: Z7 j* D: I6 j1 E
这种行为算不算“妨碍别人”呢?自由教育不是没有限度的& I8 o7 t4 P: b3 M- A1 Y# A1 l2 E6 D
它的限度就是要符合法治理念# B k7 I c& J, P2 i& t1 S
如果完全赞同学生的举动
% v6 n: ]$ ]) U就要讨论学校的一些规则是否具有合法性
1 r1 Q4 O0 V0 }9 X/ W 如果学校规则不具合法性9 E+ j$ V# X5 U
就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其中一方 Z- F$ |; N4 ]$ ?8 {5 v
当然' U% u& j5 ~5 M+ y
杨帆先生绝非毫无责任
}8 `3 U3 K/ k0 I, J' e3 n他那些“粗口”与其说侮辱了学生
9 H' X2 s' Y# t/ b% h* D+ p不如说侮辱了自己
& R) ^% f1 l0 R4 Z 有媒体将此事与海淀艺校的“辱师门”和中山大学教授被控“精神虐待”学生事件相提并论
( L8 n+ l1 X5 B9 k5 \+ G这三个事件虽然没有直接关联" U& x2 A# @. A+ O* H; I
却具有内在的关联
. v) q# a0 e$ H# }6 ? 一个是学生侮辱老师
6 J& k8 g* `$ U, Q一个是老师“精神虐待”学生
3 o: D% p# W9 `+ g& x! ]而此次是师生互相侮辱9 c" v2 K) j( g, }1 v4 W
前两个事件呈现了人性之恶- _7 _& L: a% u* c( K! Z0 j
此次则呈现了“以暴制暴”的恶中之恶5 ~7 Y5 O+ ]; w( t5 I. b
希望能从这次事件中反思法治理念在日常生活(哪怕是政法大学的日常生活)中的缺失
; t7 G6 I# H* T6 ~/ Z$ j, M9 i而不仅仅是将责任归咎于某一个或某几个人$ O& Z* B' b' v2 {" O9 n% u) x+ J
□王晓渔(上海 大学教师)
2 N ?& M! \8 E4 ?, l0 |6 N. B/ M1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