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世界新闻人值得铭记的胜利: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

  [复制链接]
kinddy 发表于 2010-5-26 00: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B$ d& ]& o4 D( e, ?4 l

8 ^+ q4 U( X7 L; E% ~3 f
+ P& J4 d7 z; | 原文作者:林达 3 a/ S$ Q, {- j# z
这是一场美国整个新闻界对政府的一场总体对抗8 v5 u3 ~) \+ T2 k1 i
也因此导致了全美范围内的反战潮- x5 L( a/ J: l2 K) K8 P3 u/ g
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彻底结束越南战争
9 l) n9 p1 Z  W  I3 s
( ~  F( w: i" A. w8 n. h: {" d此案围绕着是否公开发表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争议
, V# {2 `" P/ |) a) }展开了紧张、快速而几度反复的司法较量
" I* P' \! H& {9 D    这一案子的实质是
: x+ h8 `% {# G/ ~9 F  s- B面临新闻自由和国家安全的两难处境
' \- o# W# w) Z8 o7 [! V报纸和政府之间应该怎样分割权力
2 ~9 j5 B) W* K  h服从怎样的游戏规则
0 j5 O% e/ Y' ]6 c6 z) n    对于我们来说0 F  g# o' X& i* v$ F& ?
饶有意味的是
9 I! P' m. K5 f1 A$ a当年的报纸从业人员. n( e, C, K, c0 T; [) R
记者编辑和发行者们
- h1 @- b7 v8 o/ v7 J3 q是根据什么信念/ @9 K6 I  h: t0 ~( p& ^0 N1 J; J
坚持要发表政府规定的秘密文件;而联邦司法分支的法官们
6 \, L& t, v8 ?, X. Z! P直到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w6 |7 ^4 U* Z" t8 V  U  v5 A3 c
又是根据什么法律观念和逻辑
) V( b: m4 J! z5 ~$ ]最终做出对报纸有利的判决; N9 [) U: y' e# b
    这场官司很有美国特色
: D6 \& w. k. h, N  x* |这些关键的理念和运作1 @0 U8 G, K* ?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的意义
' }; ^0 }, `, @  i9 a; S& h7 U1 g
五角大楼文件! _, b! o) ^7 I
$ u: N- @# k  J. w
说到五角大楼文件
  r0 I; n& |  A1 k不能不说到六十年代涉入越南战争最深的一个人6 h( S1 Z3 @+ e& v2 K0 e0 r6 U
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6 N  x: Q5 s4 D) T! q* J
    从肯尼迪到约翰逊* _0 [# _9 @0 D/ j+ E2 g) h
麦克纳马拉参与了美国这一时期越南战争政策制定的全过程2 @& y% K  h6 K% `& v
    然而从1967年开始) k  L4 c1 S* S
麦克纳马拉对越南战争的激情开始消退
; m" c" M" [' a. f3 w( m! }    但是! h2 b" P- ?/ D7 H1 b0 E
美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在他自己先前的参与推动下高速运转
1 \$ b; z. |" x: P, X3 v8 i5 e9 F4 M想让它停下  y( u6 V8 l3 r- o" X
一时也做不到5 C1 @4 Y; N7 y  _7 T( y2 ^( Z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 J- P  x* V; F7 v+ s/ k# V4 |
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想全面地检讨当前的政策到底是怎样形成和演变过来的
. T) J' z+ z& Z4 \    他没有经过总统和国务卿
* O; g/ l6 T) O5 ~/ j( ^) [/ G6 I% ]& g就在自己管辖的国防部内
1 c, C- |0 O' W# Y, T9 F搞了一个“越战历史专题组”' o; L- S0 m" k- `1 v
8 d. Y% r3 j* I, U' a4 `
麦克纳马拉要这个专题组全面地收集美国几十年来对越南和印度支那政策的资料9 T# X; O/ n  t" P5 _& @: x
分类编辑汇总% k% M3 N4 j9 m. l" K9 m/ i- d
要求“包罗万象并且客观”
1 s2 y# j! p- ]5 X9 c    这个工作最终动员了几十个优秀工作人员" k$ {8 k- \2 e
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 L5 Y! y: M, \0 t    直到1969年6月( ^  [3 B$ m, _  v# |: ?" T
越战历史专题组才搞出了它的最终报告
7 r" U' W# H2 P* i$ t- c+ w/ d总共7000页的文件
1 S: c; M+ y( e- T" N汇编成洋洋大观的47卷- E1 Y: B- y4 Q; \9 F4 |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五角大楼文件”的越战历史文件1 V1 T& }. b" k3 k
    对于反战的人来说
9 Y' j# N, M6 \; H  s这套由国防部自己编纂的文件所展示的美国对越关系全貌8 W* h+ |  \% H4 K# I" ^; C/ C+ [
证明美国的行政部门& K3 }" Q5 x3 L3 {6 B
几十年来策划和实施了一场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的战争0 B+ x% |  o6 N& g1 s% l

0 v" T! b  _+ \5 C. D+ K1969年6月* w2 J% C6 }9 r0 B& g0 q1 E
越战历史专题组两年的心血终于印成装订' j) L$ a# p% g. N; D$ j5 ^
一共只印了15套0 |/ @4 a; A2 U, l$ u
全部编号  d$ J! o& Q4 u; t' m
列为最高机密级别7 B* y, }: u1 a
    两套送往国家档案馆2 g. }1 D( W% G- F9 a4 L, l
    两套送往国务院4 ~9 c& P0 j) p  G; y+ t; `9 ~
    两套送往着名的民间智囊机构兰德公司& ^% Q1 v& l3 |. J
一套送往它在加州圣莫尼卡的总部% J$ Q+ ?, y" \  _9 G- a
另一套送往它在首都华盛顿的分部
0 y( B( B( {' Y8 A    可就是这送往兰德公司的五角大楼文件% I5 H7 l  v% v2 `
引出了后来的故事3 A/ U& L5 e: y1 c. v
    艾尔斯伯格8 T# ]/ Q9 H# W- T4 V2 I; V
+ w# k. w8 R' t& [! a% U9 A. @# y
因为高度机密、流传范围极小; C9 v0 [" ?9 b' {5 X
还因为它洋洋700页/ ^: D! t6 O9 r! R% l* D5 I
十分枯燥
9 n, K5 U+ l1 N: d. y所以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
) [8 i, Y0 O8 C" p) D真正读过的人其实寥寥无几* v; O. a! q% c5 ^2 `; W1 j9 x
    除了项目负责人盖尔勃以外1 d4 @1 O, M" P  @2 u
只有一个人是认真读了的
9 F( m0 L# q, ^& B2 }6 F. r1 W: T这个人叫丹尼尔?艾尔斯伯格* V1 m! h. u  O' ~- c' L  V

- W' O/ H* }4 F- V7 `: ?% Z1967年下半年$ O8 C4 l( u8 a! E# V
艾尔斯伯格以兰德公司雇员的身份参与了越战历史专题组的工作) r& {; H* d7 T
    共和党的尼克松当选以后
# j3 d3 Q8 X7 a) o' {; U+ u% l他新任命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
3 t" j* R3 g6 d5 @) V1 |( R要求兰德公司分析一下美国对越政策所有可能的选择
$ Z6 H/ |5 B1 ], v2 H3 g    兰德公司的头头推荐了艾尔斯伯格: U% J2 ~! T5 P' Q, W
    他为基辛格起草了一份全方位的方案清单4 `" `) K3 w1 Y9 L2 n* h
    这份清单包括所有能够想到的方案: n4 c  _5 b( d4 g4 ]: R+ O% I' n
    艾尔斯伯格本人向基辛格推销的想法是
4 T% e; G7 u& K, n3 A8 e美国必须争取通过和平谈判来结束越南问题/ \: [) {! G. }" m7 L; i- a6 [& w
    而基辛格把方案清单转交给国家安全委员会时
5 @9 m/ s. g( V8 [9 Y3 e删去了其中从越南全部撤出这一方案
. I/ P( s; A& c) m4 G
4 q$ n1 N! N9 x9 j2 v  G7 H1 F: |$ K艾尔斯伯格感觉
  j6 ]; j* W1 U& s他自己的观点, W" l5 m4 E6 H% R& S
像泥牛入海- N2 O) a- }( \+ g
无声无息  [0 t+ v1 Y+ R! i% }4 G8 D
    1969年春  E! }3 J8 j% i4 f4 G! j8 t. V* f
五角大楼文件刚好完工
" |4 W* U! V4 T! v送到了兰德公司
3 q2 S  |4 \- M( C1 z    于是他利用在兰德公司护送和保管五角大楼文件的机会
7 Z7 ~$ k8 D# a' L  a苦读这套文件
& {) Y( U; g+ J9 C, H' m
3 g3 Z) B! W7 B3 A5 Y以前他对越战的置疑更多集中在美国的国家利益
2 y5 N7 W  F5 ^% D  I. L主要立论是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卷入不可能成功7 O/ r, c* O! l. j* f. N2 U& O
偏于决策衡量
9 X( E  `$ @3 A5 \) {& m0 M    现在, q" @1 L" {$ j; l. q
他的反战立场则更多地集中在这场战争对越南和美国造成的人道灾难和社会问题
  U+ k+ R) x  z5 P9 _  _1 c    他觉得自己应该有所动作
/ O9 L3 \3 O. s  t3 K; Z    可是他能够做什么呢?直接向行政决策者发表观点( X6 {% m6 I( M4 S# t9 P) |( g
他已经做了
% K5 X8 x3 T5 f2 S4 [# H; n) z似乎没有用
! d% d1 p$ ~( I# i, ~. T
0 b+ Q) w7 T' y4 k; n3 E$ }下一步
' Z% o$ X2 X. h/ V他很自然地想到$ Y* S. w7 d$ u- G2 i6 Y3 ?
要向国会喊话% _& J9 `' o$ u7 ]
    艾尔斯伯格准备通过联邦政府立法分支对行政分支的权力制衡8 p. H. `( P  f
来促使政府改变对越政策
: o/ m* O( N! p2 R
  t1 c5 |5 H8 D他开始寻找国会里有可能听进他意见的人物
* f. ]! `) A4 Q0 ]4 y( N    他的主要对象是联邦参议员J?W?富布莱特& S" D' b+ A. ~
当时的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 e6 w8 f. s0 i3 J- t7 v9 d
也是一个主张从越南撤军的议员
# K3 C9 D* @( Y% B# B6 {    富布莱特考虑到这样做违法泄密2 M( A$ L2 ]. X  f
要负法律责任* U+ h! `, p1 z7 B
拒绝了在国会公开这份文件的要求& @4 f% R) n) J. G0 |& o
    国会这条路不通% V! P# C+ H" S. E& I
下一条路就是新闻界了' X) V" Q8 Y9 I# p; i

/ G5 c' }2 i2 |5 I# }; t9 Z( G纽约时报4 h3 Q( b! ~9 G3 `

* Y9 |3 U% K) Y. i( x: {6 s0 _艾尔斯伯格找到了纽约时报华盛顿分部的尼尔?希汉) g  |5 `. |. e3 K
    希汉是新闻界报道越战的一个名记者
9 W5 W( @& K, w, d( n    1971年春天
2 O- A& {: J: u; P5 K: b$ z艾尔斯伯格交给希汉几千页五角大楼复印件
8 u  Y, L, B1 d0 g. D3 {2 c    纽约时报的外交新闻编辑格林菲特和总编罗森塔尔的初步想法是! e- ~+ T1 d( _; e7 S
在纽约时报连续报道; U2 X5 `6 x' y( v2 j4 l' C' {" v
每天十到十二个版面
. Q# w. j) J4 d& s" U
8 u' D! d0 N; j8 e0 E$ h6 @而纽约时报的发行人苏尔茨伯格一直到4月底才知道有这么回事- A2 [! Q! ]. w
    他和几位总裁副总裁一通气
( f8 {8 W) ^2 @) l9 R* P1 D首先想到的是
% w# }3 B1 H- U, |这批机密文件数量如此庞大
( p9 Z* c. E" e4 |0 f& ^不是经官方途径而来' f5 }$ k% p' I! F
必须考虑以后在法庭上如何应对
* @- b4 G% a5 H/ `! j. I2 I9 ]4 y6 G5 L) {  K, M$ k
就在准备的过程中
/ m0 p. w% Z! E纽约时报内部对要不要发表五角大楼文件产生了分歧和争论
& p/ G; @6 `2 o$ @% @  {  p& u) v/ T! C  \7 w4 l" M% [9 a  }: G0 k8 q
哈定?班克罗夫特是纽约时报内实际权力仅次于苏尔茨伯格的第二位人物/ K. X$ ^- k' C6 o: y
    他认为
- c- B4 G5 k7 u1 m- R公开发表五角大楼文件会使美国的外交谈判代表处于不利1 R7 J/ g* X8 v% J6 }
    而副总裁J?莱斯顿坚决主张发表
( U  ]7 H1 |! g, D    最后) E; U8 r, P: E  k3 v3 ?0 a( r. F; W
一直到纽约时报发表五角大楼文件系列的前两天" |2 S( h2 Y- Y
发行人苏尔茨伯格才最终决定9 D, v& q, T# W4 U1 U3 L8 ?
搞一个连续十天的系列
3 Y$ @& r& A9 R; h每天六个版面. p8 `; w5 b  |3 K4 n2 c
由着名记者希汉的文章打头
" ^8 \& `: K/ r然后是选择发表的五角大楼关键文件( P7 j+ I" Y) Q0 A
    1971年5月13日: E6 {4 T: E5 E. E  H. p+ s7 v
星期天0 k- s  H- f" B9 _: k
纽约时报开始连续刊载五角大楼文件+ ?/ E( Y: k8 Q) T
( I: e2 B  S6 b% z! d
  h. v7 d1 E( z0 T# X* X9 A- q; S: s6 r
* }- [$ ?, g! P& j4 V

% t0 V  U' g- }) D# l

天太热 发表于 2010-5-26 00: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庭较量
% c  q' }8 P# G" n% r. @ 9 _) [& I, l: T7 R; a' ]
华盛顿邮报正在马不停蹄地准备第二期系列报道
7 |7 r3 o# `1 O  ]; a; u4 y报社里充斥着一种兴奋和担心7 L$ |5 _4 Q  y( S$ r
    他们等待着司法部的行动
) Q! r! y+ }$ F+ q! ?, W
2 t- f* c% n! P* s星期五下午三点/ r, `! B4 ]: x( ]; M5 b# U
华盛顿邮报执行总编布莱德利接到了司法部副部长兰奎斯特的电话
4 o  d" O" u- \3 z" x  A$ T" a6 ]    兰奎斯特的电话是传达司法部长的通知
- w4 J( z7 k0 ?8 o0 S# C0 s& h其内容和语句一字不差地重复了几天前司法部给纽约时报的电报
7 V7 @% e/ K1 s1 a/ t$ C: X8 A    布莱德利回答说( ^/ i7 V0 f2 i7 ~  ~0 d) T! E
华盛顿邮报将照发不误
; H8 T4 n/ x- L. w0 T
$ n+ X" u% u! G$ Q: f, Z只有上法庭了. L9 i! m! ]1 R; q; o: ~
    法官格赛尔年轻的时候为纽约时报做过半职的通讯员
9 S6 H+ y- q; G9 }& {8 r) m熟悉美国新闻界的情况  V2 p' F1 p# W
    华盛顿邮报的律师克拉克请求法官
. ^- F* D# y3 X: P4 d7 N! l完全根据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新闻自由来做出决定
2 W2 |1 A# y1 H* ^    法官格赛尔退到他的法官室% P( v; W1 g" J0 e4 w
45分钟后的8点零5分9 M$ P9 N1 E+ X# G
回到法庭
' z# f2 S8 C% @; K' b9 t    法官格赛尔宣布:美国的历史支持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完全彻底的新闻自由
! d9 W% w4 q! y0 j! {
5 B8 V: J4 {9 R: j& J/ `司法部立即向联邦上诉法院上诉$ ~, S) O/ M, E4 C9 M5 M: ]3 j
    等到上诉法院三位法官的来到
5 E6 o7 |$ Y& a1 z2 g" V- e6 ~& m辩论在晚上9点45分开始; b; m9 f! [! Y/ B
    辩论听证进行了45分钟
% i( o. @) ]2 H# e# e6 b    法官们要决定的是
0 Y0 H( \" h- `! Q$ H7 M是否应该推翻法官格赛尔的裁定1 a3 K. x  v' I
让司法部有机会在下级法庭的进一步听证上证明他们的理由
% }! [4 }% h7 u$ i2 }( x* l
* v( r4 \. s( _2 n. b三位法官退到会议室去商议* K! f  D' a6 k5 o8 h. A# ]. w
    10点43分/ a8 K5 P) B) b9 K* S6 u8 u& R0 h
第一份报纸送到街头
: t' O8 r) _; _* G$ Y1 d4 ^    在这期报纸上- n% n5 d9 Q! |( H$ j
报道了根据五角大楼文件而披露的约翰逊总统关于暂停轰炸的决策是怎样出来的3 B! N) l: R3 R( e- P
    最后7 p  R9 g/ I& {9 y0 \0 M7 F8 _/ }
夜间1点20分
7 P* `. M. z) o% a. f. `' M三位法官2比1推翻法官格赛尔的决定% D" M/ z) K2 K" {) M9 I. t4 p
立即命令华盛顿邮报停止! n' i$ a2 J' Y, B4 R1 C
9 d0 i$ }$ B" m  d( z; Z0 A, {
消息立即通过电话通知华盛顿邮报+ ^  r$ d6 X) D
    可是在上诉庭耽搁的这一段时间里  T7 H7 p2 {, X" D5 e
已经有几千份邮报印好并送上了街头
9 i- g0 {, B  _4 `4 a% V: {    这时候1 _6 o2 n2 @+ ^1 ?( G# n4 {4 j+ q
律师立即要求上诉庭对裁决做出澄清:你们说的“立即停止发表”到底是什么意思& |: u. e; T3 Q5 }- ]7 k, U
    法官们只好马上做出澄清:既然第二期已经上街8 F" H, J; M) O" G- h4 z8 G, r" r
这个命令只适用于第二期以后要发表的报道0 d6 E0 @+ y$ e; r: y

" c. f6 |. s2 W) l" c第二天
! ~( }$ e% c5 P三位上诉庭法官为昨晚的裁决做出说明
4 f+ X, @" {: D4 j' f  u    裁决书要求法官格赛尔在下星期一主持再一次听证
* Y6 g9 C, J7 y  I' w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听证会上作证
( q2 l5 x9 ]. B# d1 }  m# u用亲身经历告诉法庭% O0 E2 I5 G" k
记者和编辑对“秘密”的性质做出的判断( D$ `- b+ j8 q/ L/ j$ M
比之政府官员对文件的分类更符合实际+ A* L" g2 I, w1 X
    真正危及国家安全的“机密”) `2 T9 J2 j6 W2 j
其危险状态通常只有几个小时或者几天
4 Z& W5 v) S3 m过后虽然还被看作“秘密”* b' f& v6 E( X1 o0 M9 r! [
但是实际已不会危及国家安全了7 }. j2 X. X' T: @% i4 H, L' @3 m
    最终法官格赛尔说:司法部可能忘记了. T% _& v. ]& ]- J' J
“公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利益紧密不可分割
7 J4 ]& [4 n8 F  P! K, w7 ?    公众的利益是要求发表这些文件的
7 [" @9 i- k( t- B3 J4 h' A    ”他还指出
4 ?0 ?9 Q* l6 J2 ?! f; h  ?和政府活动相比
$ }& n1 s7 }- X“宪法第一修正案高于一切  u6 ]8 a- Y% y, h/ e5 F5 H
    ”  q& g4 l" K9 n4 [* X4 ]
2 b7 E+ M9 W3 }0 j4 r
司法部的代表不甘这一裁决立即冲到楼上上诉法庭! n. l. R1 U' n8 S$ o9 P
    两个小时以后) w" m% J( `+ P! X1 }$ Z6 U9 H
上诉法庭发布一条决定
) e9 ?) |( L7 J- r定于明日下午两点! u, L0 Y+ I. ], {$ X
上诉法院的全体九个法官将听取两方辩论
" K( t* t$ o# a  [0 x, {5 z6 T) C  E
与此同时# k/ B# j- x' m0 d( |/ [
纽约的联邦第二巡回法区上诉庭三位法官决定1 T$ I- ]. `# B% v8 ?
纽约时报案将于星期二下午两点由上诉法院的全体八名法官听证4 s& e+ _% t3 g' i$ t

0 U* d6 p' f. j- n; S+ s1 ?就这样
$ q! i* X- p) H1 e  a3 Q美国新闻界的两大报纸4 g. s, |9 R' e" [0 W& R
将由17位联邦上诉法院的法官  H; t( R" O" U( v2 q
在纽约和华盛顿两地7 b: A0 g: p2 U* e. e2 J
同时举行听证
" u) ?/ l8 C" A. f4 [以决定它们和政府就新闻自由与国家机密的对抗' Q3 ]0 B: X" l/ V2 e) L- }6 u
谁胜谁负
2 K) N: T/ |, E' x/ s! W# a% z0 M; j0 `4 k1 U
就在这时
; f/ L$ f) z7 u/ s1 b5 U波士顿邮报也得到艾尔斯伯格提供的五角大楼文件
, A+ m% }; v  h5 o; ^2 V$ e他们也开始了刊登7 k- R. K/ q8 s8 b; N, w1 z
    此外; Z  f* A0 U1 _: X9 w+ [
位于波士顿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v3 ?4 e" q. n" G( ^1 s
以及其他十
% ?1 Y$ }. \% G. r/ y) O" G8 b, k1 N% D8 ^$ h$ \6 i
几家报纸都加入了发表五角大楼文件的行列
; y: b+ x  a: I( N/ s% M    从而使得五角大楼文件一案不再是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对司法部的对峙, o& t& |* p$ h* V
而是美国整个新闻界对政府的一场总体对抗
2 @% M2 h% @, _$ e% O) m
0 x  ~: V# r8 c& j/ ~! `9 t

SHINE 发表于 2010-5-26 00: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禁制令
, K/ G& U1 c( @2 U4 g& h* v, @$ t4 v6 a' `
纽约时报的五角大楼文件系列1 g- F& f2 u, i7 r% a" C" w$ q
选在星期天刊登第一期
/ E( X8 i% s6 R1 B3 E9 w是一种策略7 d' D) O, J) T- p
    因为周末政府官员都在家里
4 R  V) g6 t8 h. o  k政府部门的反应就慢一拍5 e. r& Q3 D$ r3 D( E/ H
    当然4 d4 O2 r) J, T& x) q. |! R- P
国防部立即就警觉起来了1 \* W" d( {0 v- @5 X9 I! O
可是它什么也做不了, s9 C. ?# _6 [  n" [9 q: h" i
    国防部不能对国内的事务随便说三道四& V5 F* N4 |2 c: Y* P6 X# V  K
    国防部只得通知司法部
4 _' x% ?! H6 J. y- v2 t1 a告之利害
3 s/ j+ V7 z  |让司法部来对付这件事情4 q# }, T9 ?8 G% m# C
    星期一下午; e4 K8 Y: \* B
国防部给司法部送来一份关于五角大楼文件的备忘录
5 A5 y( l1 s5 p! v! D" ^4 M    于是司法部立即研究是不是要采取法律行动
5 J7 |. ?% ]4 `8 f( P  o: k6 x% i1 U7 ^8 g" a- P+ T
星期一晚上: @) d8 C! b+ }6 ^
司法部长米歇尔给纽约时报发了一份电报
9 |9 o  B- K& h    要求纽约时报停止发表这类文件
' Y# n+ L) \7 l5 L1 P并把文件归还国防部" o, H( j0 R! r/ ]1 V4 p
    这一消息在纽约时报闹翻了天* x2 P/ p- p# ]7 ~+ W: m
    一些人认为
9 m) H% R& g4 a继续发表& o6 ?8 Y, p6 Q6 r+ A
后果将无法预见0 |) \' k8 i5 d
    另一些人担心
7 d. \7 u+ S% w' f- U" H如果停止发表# o# T* N6 J' |1 X8 v# ]
就给公众以纽约时报屈服于政府压力的印象
( o7 E' a( s4 r9 G7 `/ Z' t
% Q. [' ?' L5 e5 `" x. _' Q5 O7 {这时
7 o* |! x, s7 T7 T# C. F3 J总编罗森塔尔坚持# D7 k; w* Z# z
发行人苏尔茨伯格才能最后作决定
' h( N# P9 ~; j# P) k- K6 Y    苏尔茨伯格正在伦敦
! U' i! y' v# E. _3 h4 d6 R    电话那头苏尔茨伯格沉思良久
) x$ }) y1 S( U6 \( _随即发出继续发表第三期的决定+ M: z5 r7 I, v; Z
    编辑迅速地起草了一个声明* T7 P9 u+ C  Y% E
发还给司法部3 D' t5 R, x' R. p" k0 M
并且向公众发表' c( t4 e. J" m% [2 ?3 L
    声明说
9 S/ w) `9 H- w  l) {" U纽约时报拒绝司法部长的要求# U3 I8 e  p+ E9 s
相信民众对此系列报道中的资料的知情
  }- ~7 i% r% B9 b( {1 M是符合这个国家人民的利益的
) i% E" U  S6 E) k4 Y
) j! r. c# V. j6月15日
+ B! b  f! ~  J+ ]  f星期二$ T  ]4 Y0 C! v- }( G1 T
纽约时报发表了希汉的系列报道第三期:越南档案------研究揭示约翰逊怎样秘密开辟通向地面战争的道路
0 f6 w, N. a5 u# R; j* V
, _+ ?8 O$ J( r/ v7 {- u( N同时/ b; f# X) m  s# d- b; o
纽约时报找来耶鲁的法律教授亚历山大?比盖尔作为律师, _% t3 ]0 d5 v0 f) {$ |
等待上庭
/ i) c, R# K( a  H1 S5 _5 x    法庭辩论是简短的
" D2 R" ^+ _4 _, f1 G6 g% t    司法部代表指控说. r6 V: ]7 K+ `- x& X
这样发表国防部秘密文件
2 M( P) P8 a# D" J会严重伤害美国的外交关系和国家利益
! X* l+ d2 e" r% ?$ B" m所以, d& |+ D" e5 w
至少法庭应该命令纽约时报稍微延迟发表五角大楼文件
4 _2 y; s+ @  J# H等法庭进一步听证以后再决定
# b8 y8 ?# y9 S5 ^1 g7 e    纽约时报代表比盖尔则反对这种说法
$ S+ {& p( k) @6 W说这是一个经典的“预检”措施1 n* c3 z( `- p( ~7 x+ g% e4 i
    在美国4 W3 x- d0 j5 C& E! o: v; Y
对出版物内容作“预检”
) q- L- X+ R" i# b是违法的  K, Z: l% b& [( k, }

; ]$ U+ ?& ]1 ]/ ^& X3 X法官发出了一个法庭禁制令
* F1 [$ L9 }% T认为纽约时报延迟发表所可能带来的伤害
, B/ V2 _. ]( ]" z! g6 y6 q比不上继续发表秘密文件可能对美国政府造成的伤害  [! r: T" W" G* O5 |% p
    但是法官要求星期五上午再开庭听证$ U+ l( M% U% B8 d: G; g# A
9 V# p4 X: G; x$ L
新闻业的权利和政府的保密2 F2 ?7 N0 R5 k# ^$ X, i% }, t1 R: ^
两者之间如何平衡9 l5 I0 F0 {0 X: x' _
这始终是一个问题
- E, }2 z+ [  P. F$ v; @    美国新闻制度的游戏规则是
% u: P$ h) J  j. C如果媒体触犯法律
; m+ V5 h, G5 J6 o5 p. i5 V! @确实泄密而损害了国家利益5 e* Y3 |2 t/ r  A* t5 U
政府是可以起诉追求法律责任的
# n, W1 w4 P7 ]可是这必须是在媒体确实发表了违法泄密的东西以后
7 Y" v' r" c# C. Y    这是一种事后追诉惩罚的制度/ e8 O6 G, f0 C4 j
    但是政府不可以有禁止报纸发表消息的动作6 T- m4 N6 t( H4 T8 m
即不可以搞“预检”2 D$ J4 ]" H, B3 S4 O; e* S; }5 M2 ~
/ H; e+ A% t: R0 Z
纽约时报的五角大楼文件的特点是系列报道2 s5 m4 [" k4 Q( a! M4 U6 n9 ?% M
已经发表了一部分
) ]( F" r" j2 p5 |( C还有一部分即将发表3 z; `% o# F" c
    司法部让法庭发布禁制令4 c7 H# x5 m6 F* o3 _
来阻挡纽约时报继续公布政府秘密/ c! J& ?& }+ e  k: T$ u9 @
    这就相当于预检或预禁的措施3 R+ U! I# ]: M/ M
华盛顿邮报
$ n8 \" U3 \# Q7 X
. C. ?  C0 q$ J, S5 t联邦法庭法官古尔芬的禁制令
- z1 ~: {/ w9 b: X  ?* f! \命令纽约时报暂停刊登五角大楼文件. d1 ]+ Q: v* j5 D, O1 s) r: o& R
等待进一步听证
, @( }7 r& o/ L% ^    于是
' z4 _, C/ X1 l" j& n1976年6月16日星期三的纽约时报
: N, p" S  Q3 k在原来要刊登第四期五角大楼文件的地方' k8 y; O5 N8 x# ~7 I1 T
刊登了一条新闻
" A: F9 R/ u- B8 y! B) D4 q1 y6 q% q大标题是:应美国政府申请
/ ?9 W" z6 J1 C2 o" w法官下令纽约时报停止刊登越战文件9 y, R4 g+ P& G
等待听证3 I0 D5 j, e/ k2 K
+ `/ G! W, q+ b9 z+ f
艾尔斯伯格看到这段新闻
# p6 V! [' o9 \+ E2 I, z感到失望和愤怒" N$ y+ |0 B! u/ w* B
    把这套政府秘密文件轰出来
; U  Z1 ]$ o! R, b他就是要造成影响( l+ c8 V9 f( O1 G: g. E* i# d# n% L
形成压力' d) T7 L  o+ F, }8 _6 H) f) N# y8 p
从而迫使政府结束越南战争( s* [6 q  E! O" X$ t: U
    然而纽约时报屈服得太容易
" E% S- }/ M# m即使不敢公开谴责法官的命令  L! f/ J/ G0 A; R  h
至少可以在报纸上开个天窗
+ H  U  I* k# P& P1 ~( q表示不满
3 n) I3 }3 x8 k- w- P    在这样的情况下
# u; i! R& i: H* x# z0 m他决定再找其他媒体单位4 ]5 r1 a& e2 K6 i9 |$ j
5 U& E/ K  N5 D* l* I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 `+ `7 ]7 z- A/ B% ~" ]
最受震动的* M) @- c% d0 I) ^0 E
是纽约时报的竞争对手7 b* J- h1 n( b) {5 N# N
华盛顿邮报
9 P' N4 _# ]. ?0 g2 r  b# q    手里没有五角大楼文件
5 Q6 T6 t* V0 L! ?2 W2 n% Z/ ?/ b他们在这个竞赛中注定是要输给纽约时报了
3 \$ [0 P0 z. l' r0 ^( f+ S    按照报界和通讯社的规矩
0 _7 R8 Y  N+ K- \: \3 j各家报纸在版式排定付印的时候就要发一份给美联社
$ X# e6 u( |' a* \: ~+ P    其他报纸可以从美联社取得别的报纸的样本
0 |1 W7 ^  v5 m( k) ?而不必等到报纸在印刷机上印出来( j8 u# E5 r7 w( _# M4 A) q/ s
    华盛顿邮报唯一可以做的是% ~: G3 a$ z) ~) m1 e
忍辱负重4 C% L/ `8 ^* \8 r, }
从美联社尽早取得纽约时报的样报
/ U. z' h5 t/ F# x0 t+ \- D然后根据纽约时报发表的文件& [0 F# i! ?4 {0 t9 Y, _0 O( `& H
再加上自己掌握的背景资料
: z* k. e: `- D7 `) l“改写”成自己的报道5 _3 X! g% x' S0 @9 i8 G
以满足自己的读者群对这一消息的知情需求
) R; ?; M% K: t: Y% Z, I
+ p  y2 D  C+ H8 k' n; Y/ U' z这种常规做法# U8 w7 b" r# O. j) G
在外人看来也可以了
7 h0 z% T; i. t    但在报业同行看来
; }, ^6 J! Y  c8 f3 b这无异于承认自己沦为二流' `  i6 C& e, G- c
    这对于华盛顿邮报的编辑同仁来说
  [8 g5 p9 D# u8 [# M真是奇耻大辱$ D# B4 s/ K5 L7 T: ?! H* c* A
    可是他们又不得不这样做7 y% H7 \1 B* f" B6 ^
    就像华盛顿邮报的一位执行编辑不无夸张地形容的:“我们一边做9 a+ v9 Y1 ?5 J
一边抱头痛哭3 \& }" }# h$ R' W6 @( I" O% `0 V9 \
    ”
: y- D  c3 K5 p/ f+ i! w& t5 d# a) k
4 q+ t' p- ]% d' V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也搞到同样分量的文件或消息
% N0 p1 d2 _4 m4 w8 u# D, K    华盛顿邮报的副总编巴迪建熟悉新闻界人事) i9 r& b2 G: k# ^
    巴迪建立即设法联系艾尔斯伯格
* K: a- f. G6 V3 M4 Y# k奇怪的是总找不到& |3 M+ t/ G% v1 c
    一直到6月16日星期三晚上4 e7 T1 |0 q( R2 d0 v6 i
    巴迪建接到自称艾尔斯伯格的朋友的电话
0 P3 q, b+ v5 A) `要求巴迪建到外面找个公用电话打回去
& s% U  I; N6 S/ c4 c8 Y  X- h    巴迪建理解这是怕窃听3 x' n+ p1 S3 Q7 K6 c1 b0 m
    他在黑乎乎的马路上找了个投币电话打过去# u1 f& Y9 W2 c  t5 b  D
在明确表示华盛顿邮报有兴趣发表五角大楼文件以后8 I$ G8 v- |5 X, ]3 D* ?, K% J
    然后
" P/ ?+ L4 z) V/ P9 Z) o艾尔斯伯格说出了一个复杂的安排( t" o; T6 ]4 D( U, _& ^
象地下党接头一样2 j$ D6 L( m7 W$ }
    艾尔斯伯格要巴迪建当夜从华盛顿飞波士顿
# G& @2 h/ I! g4 L- T1 N) {5 K1 L
% i7 T+ g  K6 ^) H) C巴迪建立即回到报社7 D- f: O+ ?* a- o5 ?
    执行总编布莱德利那天不在
; x7 w: ]0 H  @9 b2 b当家的是一个叫帕特森的总编
" ~) v0 f7 x# ?& K5 d* t6 F. F    他们俩并排坐着商量
+ C5 _: n+ o* ~) P: L( d9 U装的若无其事的样子
" @& _; F) K% t& c, C    巴迪建问:如果我今夜弄到一捆五角大楼文件
) @7 S8 T& r$ ^, B我们会不会在星期五就发表?这时候是星期三的夜里
- U8 U3 t! a8 q0 [$ E" y4 b6 b    帕特森沉思良久4 J7 `- |! u# w7 {) I
开口答道:会!去弄来!在机场1 V: Z: h1 I! s1 w
巴迪建打电话给执行总编布莱德利# p3 J' R3 |' I3 F0 {, R. T2 O. d
    他的回答是:如果华盛顿邮报不肯发表
% M! Y, K; p* d/ w, ]就请他们另外找一个执行总编吧3 Q  n, U: p7 n- e# |$ y

( \4 F8 \6 M- Y5 @$ k; z) [5 g巴迪建半夜下了飞机) r! B' H; b) `6 x8 |) p4 D
经过一段复杂的接头和转换
" J, q: C; X7 W4 f5 {  D. O终于拿到了艾尔斯伯格打算给他的东西  P$ C( y7 A% w3 O
那是一大堆复印的纸: W1 R% x) o4 C, l2 J
    这些纸装在一个大纸版箱里$ B3 D$ I1 b% `& l
    他临时向旅馆帐台要了一根别人用来拴狗的绳子, F3 W9 }7 D/ X' I! [# G
把纸版箱好歹捆一捆
3 j) q0 A8 \9 I  J. }* Q    马不停蹄
+ {8 I" q  p3 J5 ~% F! q打道回府" B: Z  |  r; K0 l6 s% J7 ?* K

9 B) j; S* q- x  D这一天5 Y4 O) U8 q- C' A% G& J7 t
是艾尔斯伯格转入地下生活的第12天
7 l) ]: j+ V" I+ p# K    也就是在这一天1 S9 a& G6 t& |# W
联邦调查局发出通知. w, E6 o4 d0 z
泄漏五角大楼文件的人" s; Q9 Q6 x  @' F+ p( d. q
叫艾尔斯伯格
; U. l$ F' ^# k+ `) [  y/ B- ]. l, |2 p9 U; y) o% w9 L
巴迪建回到华盛顿
' u+ L  K' i5 V+ F) [9 F: |已经是6月17日星期四的凌晨
) o+ p! |' P, G% C' S  }他在机场就打电话给总编布莱德利:“东西到手了”  h5 e9 |8 n+ O. ?8 r
    布莱德利非常激动
7 e6 a! a5 U+ g" d9 p+ z  v要巴迪建直接去他家
3 A: s5 O+ W9 V4 q  Y2 [    他们要讨论
: x  m, g$ Z! h: D怎样处理这批五角大楼文件+ ~& d, Q! t- \" c: V7 v! v5 q

  I, A! z4 l; A6 o# j7 F7 B华盛顿邮报面临的法律问题在于$ F% B1 m. K& @" `2 q6 K
纽约的联邦法庭已经对纽约时报发出了暂停发表的禁制令9 w5 T9 q- \9 u0 ~/ }
    如果华盛顿邮报坚持发表5 @4 j" A! _7 {3 x; S
可能被解释为对抗法律
: {- ?5 F& \$ ~7 y    但是反过来说
$ d0 q! v: r  K& ~- y1 m正因为有了这个禁制令! k! t) F2 D' f5 r7 b
华盛顿邮报参与发表文件! [7 Z; v" f0 ~" u8 p
就在?卫新闻自由的抗争中
/ f$ r6 D* U8 c8 e  _走到了前列
' D+ R, k# X1 S( [3 [! P9 L0 J4 |/ j3 V3 d+ O( ~: m: \8 S
第二天
/ r# p4 U. K9 r8 \1 [7 n% ?星期五8 F/ E7 H  P: G9 r* I* O
华盛顿邮报发表记者罗伯茨的报道, j3 d* V9 [$ G
通栏大标题是:五角大楼文件披露美国在54年企图推迟越南选举
; n/ E: h4 H/ {# ~- N/ V    在大标题上面是小字:系列报道第一期
* H' V8 H/ ]$ v" C/ Q. Z. T  v+ d: L0 q
; A& b+ Z- n6 d4 q1 N5 {4 x8 }

糖醋包子 发表于 2010-5-26 00: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法院
1 i, f" c* b% P0 ~4 r9 Y 5 I4 Y$ ^( e  H5 }( {" Q+ D
1971年6月22日星期二下午两点" s) ]8 D, E3 l  J/ y
在华盛顿与纽约两地8 M( l) z, D* o/ g9 ^! q8 I  [
联邦上诉法院同时开庭8 D% _- O8 {; ]4 u( J* L
两地上诉法院全体法官到齐# ?( o; S8 u8 Q! O6 n
听取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和司法部的辩论听证6 W* ~/ y, P1 N6 F+ p0 d6 a) T4 W6 x9 ]
2 Q# c+ }0 d0 P- Y) @
第二天
; v) `) C9 S/ P' w: z8 c* r! N纽约上诉法庭作出了裁决7 m0 J6 q" c6 N, o3 i
    这个裁决肯定了至今仍有效的对纽约时报的禁制令
& M$ i/ o5 t) d( s" x2 |- s
) l" K3 F4 `7 r# L% R3 G1 T而首都华盛顿的联邦上诉法院的九个法官  H  {( ~$ O! K# o' a
相当一致地支持下级法官格赛尔所做出的对华盛顿邮报有利的判决/ n; c6 z* x0 F. F$ }
    6月24日星期四& x& B- l+ O3 G6 ~
纽约时报向联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 a3 z6 R0 d
要求审查第二巡回法区上诉法院的裁决
/ N+ A$ ~# M4 m' }4 d    几乎与此同时
$ `  x7 z1 p: o# M0 [7 p2 @' T司法部也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
& V/ R% O2 G% ]. U要求推翻华盛顿的联邦上诉法院的裁决7 ?3 d5 g& Z/ z9 A
    6月25日星期五最高法院宣布接受这两个上诉, |; |. j3 h( D
两案并一案来做出裁定6 c" P6 R+ [9 o7 j1 ~+ G( f1 J
% u: W$ p; q  w
最高法院的听证过程虽然不经电视或电台转播
' R9 ^5 E; I: r却从来就是公开的6 o0 m5 y% Q# E2 P7 {
公众不论什么身份
$ F& o# W8 O7 w: ~# P6 \+ r都可以去旁听
2 ^6 \1 T9 m$ ?174个旁听席5 k4 @6 K* l2 C3 y8 f
按照先来先占的原则分配
9 c: _! g8 P8 Z/ D7 n6 ^    6月26日星期六早上6点
6 D5 E/ U' M- \最高法院大楼前已经排了1500个人' M5 Y9 h2 q6 a7 Z( [+ c" L7 g
都想有机会进去一睹这个历史场合
# v7 B9 o5 `  A* a# P    最想亲眼目睹这一历史场面的人6 \$ L2 |" I0 @1 e/ Y
其实是此案的始作俑者艾尔斯伯格
% s' [1 ]+ [0 b4 g可是这个时候他却还不能出席
# |! W: [; J2 ^2 \- l    他已经转入地下生活- x  d+ i5 z, y8 @  O  [8 @
    联邦调查局在找他
4 |' X2 d1 j. J6 r0 f9 }5 b1 Z5 e    不过# y" K& [: j+ |3 H2 t# j
他认为6 G9 Y3 `3 k0 A; G: W
为了结束越战
$ a2 k) n) \+ ]为了改变国家的对越政策
2 `8 h' Z0 {) p# [  ?; h: ]8 r坐牢是值得的. ~# V- y: J# q3 R! C( M6 L- O) M$ L2 F
    他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出现在公众面前' c1 \& t  \- l2 F4 a, c8 `

8 ]7 Z, J8 s/ c! n. ]2 _听证在下午一点就结束了6 B. {$ |: |  F8 A
然后大法官们将退到后面去做出他们的裁决+ i( Q# F1 t7 J8 c4 `
什么时候宣布# C# M9 u6 c% K
谁也不知道
; M: a! ?0 ^' T. w    6月30日下午2点半
1 g) V, M7 c* l7 f首席大法官伯格简短地宣布了一个没有经过签署的最高法院命令* D! f5 \9 x1 p- G
宣布解除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发表五角大楼文件的禁制令
% T! @8 J. \6 D2 C- v! A
2 {( A- z! X) T, J2 j# U大法官们的意见
/ ^4 \/ J7 Y# X, m, X, v2 c  \; ?. t4 }; \, H2 V
最高法院并没有对这个案件发出一份裁决书
& ?$ U/ I* z. ?; ], z! q而是每个大法官各自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4 L9 y2 s2 }/ P  v/ I: U' i
这样等于有了九篇意见书
+ p- Q; X4 e6 J; o其中六篇的意见是对新闻界有利的9 P- [/ d* N5 f8 P' d
+ J/ [! }1 ~- P7 H: I' R
大法官PotterStewart的意见( t+ j% a6 M# {% \9 m: b
表达了最高法院在“预先约束新闻界”这一点上的共同立场
; I  P' u$ [) c' O4 _: C) A' G    他在意见书里列举了总统和行政分支的无可匹敌的强大权力
2 X$ v7 e. @; u) x% _9 o* G然后指出
7 v% X3 c. q7 T7 W, ?- z唯一真正能够对这样强大的行政有所约束的是
5 `  i9 Y. H- P# P经过启蒙的7 j- K3 u. v5 ]: X
获得充分信息的公民大众! t5 F! L3 U) W+ y' G# f
    只有获得充分信息的持批评态度的大众意见
- E  w( e+ o9 k+ Y: M能够保护民主政府的价值体系) ^( Z6 {# C& f* @; u4 P
    所以2 z$ x# Y2 E6 V" `; ^
警觉的、无所不晓的、自由的新闻界本身3 `6 Y( ~; Z9 d( h
对实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目的是最为重要的
( j# h1 S; _2 M5 S    对于政府行政机构的保密措施
& e% q# u: @& |6 cStewart大法官说3 a+ m# j8 q8 A& Y/ f
政府机构有责任考虑必要的保密措施和保密分类
+ L/ U/ X) x% ~5 S$ Z8 }8 N9 v0 s这种措施和分类应该有道德的、政治的和实际的考虑
2 ~% Q; ]+ _6 {( J& k" p; ]但是不能变成为了自己而过度保密
4 L) ~) N" N/ I    他警告说& m) r1 R2 d$ d
样样都保密就等于什么也不保密
1 R$ D$ b1 A. Y+ y2 m4 P/ m$ x3 N5 {6 b9 F& S9 d, [
最激烈的主张立即撤销禁制令的是雨果?布莱克大法官% h; o0 e8 o4 a( Q
    他说# o/ c$ }! K/ p1 @
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禁制令
8 B2 q9 L' b% U; F4 j2 \0 Q每拖延一秒钟都是对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冒犯
( J+ S5 Z. c6 F6 i. y& P; E. y' n0 R/ D( q: t- C
最高法院6比3的裁决. _/ C1 D7 v" }! s& T
在全国新闻界引起了难以言说的激动
% y2 e5 X7 C% m  R因为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 P- P' J* E9 K+ j  [    现在即使是最胆小的报纸也开始刊登关于五角大楼文件的电讯稿
, i' w* g/ v; T- S. ?通栏大标题到处可见
3 d( B7 f9 Z% E' n  w    在华盛顿邮报
) p4 o: a9 W& z" q8 {+ I% J等待最高法院公布裁决的时候
6 A5 Q/ H0 t5 I  r办公室一片寂静
; u( u% `$ Z& b    只看到总编室的编辑帕特森从电报室冲出来
- I* `3 {% [  @. O/ U+ y跳上桌子3 N; x9 s* [& m& i) |4 J, q
向同事们大喊:“我们赢了!”顿时一片欢呼9 @) n3 D1 x; J  l2 z; r
    7月1日星期四的上午版! J  {3 K: i) J* _
华盛顿邮报开始继续刊登五角大楼文件的系列报道
7 a! b4 M% K3 i2 f
" @# M* E1 e% e0 l4 r; |, L在纽约时报
5 {2 q9 l9 J2 ?: T( R当消息传到
5 Z& x  ?$ K1 J4 ^/ F先是持续的寂静% M* W; l6 r0 A5 r: e
人们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j4 G- F- \# s
    然后
: r- H* O$ o  e7 O突然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 a' P6 F# P" w/ ?$ T3 u
    纽约时报随后的记者招待会说( z7 J0 \3 e' u+ d! T/ O, A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案件
. a. @) n4 V" M4 i) ?8 b0 k    随后3 t6 n/ x" {1 W+ H- k/ v1 s5 T
已经准备好的五角大楼文件系列报道开始继续刊登了- Z- X5 l# j7 ~) \6 k
    (林达)0 c( F; v4 u0 R! [$ k

- `1 }# T# O. N1 m8 o( ?$ e9 ]5 O9 s1 K3 O* U$ H/ T% }% l

- H, y1 V! Z, M' Z
: A# K! n: R7 ]+ W& o+ X

乱舞天霜 发表于 2010-5-26 0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前后经过堪称是“美国式民主”的集中展示
* o* n2 r  W3 D8 z从中可以看到许多东西:权力制衡
6 K8 ~* t' @0 U政府的法治观念
0 s2 Y' f& k6 E司法审查原则
1 A4 \1 d$ g. U最高法院至高无上的权威
2 o( Y1 z5 _+ r: u等等等等
' g+ v, B5 R  |4 k+ m7 n' k  L    当然8 U2 q# w8 u" b2 ^( d4 i
最主要的还是展现出新闻自由的真实运作过程
! _- e6 l! e+ m- `, O0 g而其中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包括媒体老板的新闻自由理念尤其让长期生活在“舆论一律”政治环境中并饱受“新闻自由虚假性”灌输的中国人大开眼界
9 T# Q  g0 r% g7 u/ k
6 N' O, u, C. m! f6 }  美国的新闻媒介不但完全没有与政府“保持一致”、做政府的“喉舌”的观念和义务的
$ L4 v* ]5 {( U' r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颇有以与政府对立为己任的劲头( i5 ]9 W8 d! `/ V
    《纽约时报》在发表“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之前先和律师商讨了一整套措施以应对“政府方面的强烈反弹”* f2 R% N1 u( N1 I# H  Q! T2 L
当代表政府的司法部长要求“停止发表”并“归还”文件时
! e  |4 S* o% A6 U8 H- G4 ~+ e该报立即发表声明予以拒绝;《华盛顿邮报》获得“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过程就像针对政府的一次“地下活动”" x5 w  u& ?8 l* B
其总编对司法部长亲自打电话要求“停止发表”文件的回答是:“我相信- J; {$ l4 K/ u' ]
你一定理解& I7 Z4 W) b/ {8 U6 B' r
我不得不恭敬地拒绝你的要求
' d  ?' f! `: n9 H/ z1 X. L5 r    ”话的语气非常温和* S- @# m( x; _6 o! x9 g( [6 S
表达的态度则十分强硬
' E2 r2 y+ o9 E9 J! f: X    两家报纸的做法可以说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 ~7 H' U+ V; {/ q% Y0 i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1 w( [9 a8 i* F; T    之所以这样
/ I  d* `1 o2 r2 [. }, n1 b是因为在美国人看来“政府是靠不住的”
1 \* j0 v0 z3 P' k" l+ }它总是有欺瞒公众和损害公众利益的“内在冲动”
8 Z' ~. e$ j" E1 J! h5 W因此需要看住它、了解它的一举一动- t- E: i' c+ p, n) e% Y
而新闻媒介就是帮助公众看住并了解政府的最有效的工具
+ G4 Z- i4 X% h! b1 J( A    新闻媒介对自身的这个“任务”是很在乎的
: n; y4 W+ U# D8 N《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不听司法部长的“招呼”固然是为?卫新闻自由的权利
& r* ?* z, E0 E也是因为不愿给公众以报纸在政府压力下屈服的印象% ]0 H) }1 Q5 {( h
) E/ a5 ^; U! t
  由于宪法第一修正案“不得”条款的保障
. q# E- D& J. y1 Q+ @/ M新闻自由几乎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7 O# b2 ?8 Y- Z8 V+ s/ P
因而在美国新闻媒体隐隐然成为司法、立法、行政三权之外的“第四权”
$ v: g( {+ a' K2 u  O而构成这“第四权”的新闻记者如何看待新闻自由呢?首先
7 z( z% q  @0 r2 h, W$ e$ [" W他们并不以为新闻自由是“绝对”的2 q( F) o# D0 K8 c0 O( B0 E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发表“秘密文件”之前内部也经过激烈的争论
$ r/ J2 `$ t. l+ I有人以为不应发表( j1 b# g0 k1 `- _5 q. v
有人建议“只在报道中摘引一些词句”4 @" _3 }/ o- [0 U$ ~; h% ]3 Z' `
还有人说最好还是先通告政府一声再发表. P3 H- A& k. r" q
可见他们在新闻自由与“国家利益”之间也是有所斟酌的9 X  u4 t, h* P6 {
    其次# b" Y! \4 _+ f) O" d, g
虽然新闻自由的规则禁止政府对媒体报道内容的“预检”(预先检查)
' R3 ^3 L+ ?0 u; B) E但新闻记者在报道重大事件时还是会对新闻内容有无不当进行“自检”的: W/ H. ], V+ @, q; }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发表文件时就仔细地阅读了其内容3 L: b8 B& O7 I( M1 N1 V
并“小心地删掉了一些细节”
, j, p4 l7 b7 M8 Z8 v以防止发生危及“国家安全”的事情
5 i$ O4 l4 t/ _4 h    最后$ h/ a1 x8 G" }
新闻记者由于职业和见识的缘故3 R' @6 d( p8 K# M; l' f1 ^" G
总体上比较自由开放6 h7 |4 i* O! l2 r3 K
对政府的权威抱一种挑剔的态度, U# H! [' h& w/ M; v/ j
因而对新闻自由的敏感度更高
0 U0 N* r7 K7 w- ?; R' W: W9 |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发表“秘密文件”之前都曾有所顾虑和犹豫
; m" _- {7 z" {0 b1 R但大多数记者坚持要“不宣而发”
& _% y5 s- s% H声言“坚持报纸有发表权利的惟一办法就是发表”
- H- q: e' N1 J3 e! t$ h& {( d有的甚至以辞职相“要挟”
9 [" @6 s8 W0 C2 I1 t. u7 |显然在他们看来新闻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
0 S  M* v+ G7 w* r5 D3 w, I还是一种荣誉
! ^# `* |0 ^) l5 n8 ]7 L: n   
; V5 B) [/ a4 l! f! w
# R! [+ P3 ?0 y& `

安安 发表于 2010-5-26 0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的补充说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介 4 x: F- p9 M; A: p6 i) L
新闻自由的法律渊源和意义5 t3 F& }3 S' _# _2 Z
  6 k- Y$ {* Q1 N5 {8 n
  美国新闻自由的法律根源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 Z! Q2 @$ B# [2 k. u6 K1 G: W: ~    "[1]
6 {% u0 G5 T6 `5 U: i& `  ) s8 l( v. `; y; W6 G$ ]
  前十条修正案于1789年9月25日提出4 `, y4 `- _3 v+ z  C, I
1791年12月15日批准
2 R, L. N- |- R( \被称为"权利法案"
! G& `  R- `0 `  K; j0 Z8 U    其中关于新闻言论自由的这一条被列为第一修正案
. M7 u' \1 W8 i; g6 n# v1 Q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因为那个年代美国的民众和政治家们把它当作是最重要的一项民权法案
/ l/ ?  k) f6 V1 A    这个"自由第一"的看法可算是关于美国新闻界的第一个神话5 D" f1 s1 {2 n1 I+ i. j; N7 h
    其实当时美国在审批民权法案时
/ m7 Z! k. R( T! c现在的第一修正案被列在第三
2 [/ p- V4 M* |$ c; E' ~+ p; L不过提案的前两条没有获得通过1 |4 S' d2 o8 a- B1 L
    [2]" f1 w; s4 L! O  v+ k: r& W
  
$ L0 ~4 e2 b( U2 ^! ^  美国社会对于言论和出版自由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术与法理认识的改变而很不相同
6 q8 k7 H' G/ }; M$ [& {9 p    最具代表性的五种理论看法[p43-p46]是:
( X  _+ h: W& D- V: W6 E    K3 S0 ^" \3 e9 X$ R3 x& m* n
  1.绝对主义理论:认为言论和出版绝对不应受到政府的任何干涉9 H& w' V! _/ K: L' M
    这种看法现在已经差不多绝对绝迹了5 o. C3 \( \& G1 n' n8 O( A8 c  t0 L
  0 H* ]/ w9 o) ^$ b% ?+ U' U
  2.特殊平衡理论:言论和出版自由只是美国人民享有的众多项有价值的人权中的两个
) l/ \7 w4 R. `4 q& E; i# N- p    这种理论其实是一种策略8 \" z% D/ I, i! N) l
法庭基本上是在一个个的单个案例中
, i/ ~! Y  ~! G  M7 Z' Z考虑言论和出版自由与其他权利的斗争4 ]* O5 z8 V: I
以进行取舍3 x* l6 x* v* z+ R4 K" ~' M
    言论和出版自由在这里是由一个个的案例在一种种特殊的情况下来定义的3 Z! z& D; X% ?. Z' f, |
  , T3 Z1 \* g4 z. o
  3.优先平衡理论:即言论和出版自由在和其他的权利进行权衡时& j4 R" j) e2 l" O( |" w( R0 I
处于更加要保护的地位5 L+ B0 z( p( u* `0 ?8 |
    这种理论的政治哲学基础是1 z/ t! A" l  D$ f
所有权利的保障都有赖于言论和出版的自由运用
% o. ~5 D7 }) ^# l  5 _) f' q+ w' o' V
  4. 米克尔约翰理论: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
* n- j5 G# b, d6 d* K2 A' l- Q2 [) R它是美国人走向成功的自我统治的一个手段5 M' G; ?3 _! d) {/ u$ g
    提出这种理论的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还把言论分为3 w- ]* b/ O" o1 w1 S- f
公言论和私言论' K, o" e* G4 y* f# h
    "所谓公言论就是与统治事务有关、代表人们参与自治过程的言论4 O1 s9 I* v3 ~# ]' F
    私言论就是与统治事务、与自治过程无关的言论- X3 j& x$ k% k, b+ L5 E% N7 ~! R
    前者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后者受到第五修正案的保护
7 e' U+ D" u9 K& x+ H! h    "[3]
# G: a. l. Y5 y* j6 v  
0 Q+ D% D+ D+ c& V: t! g& b8 O  5. 接近理论:大众传媒是公众的园地
. ^* V9 U) e' P# l' z# H1 Q每个人都应有权在日报6 ^: T# c/ r4 C( H/ W! {
周报
, j4 T8 Y) @9 L% ^' D电台2 o' Q, y) u5 Y) X+ M
或电视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6 G. d/ \7 [$ K. `    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看法
7 O; y4 N: Q! M6 ]7 k由于大众媒体资源的十分有限等原因
, j1 c4 |; Y* U' L8 @8 z, ~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S& ]6 W1 B5 n1 v5 y! L4 l& K
    但是
* W8 n/ X. M- v" P& O* b随着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6 P% K9 V) C* n+ J" x
这种理想却很有可能以先前的理论家思想家们所没有预想到的方式实现# ~1 }1 ]* O3 Q
  * J4 o# U" p6 W2 K/ E
  政府对言论和出版自由的钳制
" m8 R, j! `3 T: p  ' Q5 D  m" |7 W. J
  在美国历史上
1 b! k& r+ Z8 _1 w有过一系列关于煽动和间谍的法案获得通过( I) v- g. N$ w" S. C8 {" m
    正是在托马斯.杰弗逊的党派反对亚当斯政府的过程中; e: F8 D: N/ i7 L
美国历史上言论自由与钳制斗争的大幕被拉开
2 k/ `* o6 a" B& _/ Y7 l3 a    杰弗逊曾深有感触地说过:"我们宁愿要没有政府有报纸的美国+ g; K9 K) k3 C- @9 p* p) ~
也不要有政府却没有报纸的美国"[4]
0 a6 n% ~) m# y3 e2 W( E    在美国独立后的政党政治萌芽时期
6 k* O: c8 V- `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6 z5 _5 |6 {0 c0 _/ a7 f二战时期; q" y( \" z- p9 e1 u* U7 \2 G2 Q- Q# ~
反共冷战的初期" R6 W* m! Q6 t2 h2 y0 X
这些法案以国家利益为籍口
8 u* O' Q/ H" K6 x( z& e# ^对反对批评政府的言论施以严厉的惩处6 ]7 Q2 n! ^7 ]- j
  
# I% U0 A- s1 z2 a" c  1798年通过了1798年外侨法和惩治叛乱法" @0 J- R1 r! s- v1 R3 a
    最严厉执行的条款是《惩治叛乱法》中的 "任何阴谋反对联邦法律实施% e* z. ~5 Y1 r& ~
煽动叛乱
: M9 `* u: j, ]; D5 V发表反对、丑化、中伤美国总统和国会言论和文字者
7 j( G. `" d  h将被处以最高为5000美元罚款7 m# p$ V+ C! Y% [8 _
最多为5年的监禁
# m+ z4 a2 h0 D- p/ |2 q    " [p47-p48]有24位支持和同情民主共和党人的报刊编辑和发行人在《惩治叛乱法》下被起诉
7 e( [  b  V# z其中10人被定罪
! ?- G: n. J/ n9 `* V$ o  ) M, q& y; ^) \3 |! |
  1917% i6 L  z5 ]7 l4 `; S7 Z' ~
"反间谍法""对未经授权擅自取得、接受和传播国防资讯加以惩罚
, \# ^: q- `* l4 z* @    次年
1 U$ B. n! W& g: m* Q5 t1 R6 w对这一法律添加了一套修正案
7 D' d( m2 _- A4 Q9 x8 q通称"1918年反叛乱法"(Sedition Act of 1918)
1 D! `: }2 h$ {' K, C: D规定对可能有利于美国敌人的资讯言论施加惩罚0 {+ o2 B! Y5 n1 p! A' v
    " 1919年; q' P8 ^& s# \
美国最高法院在威尔逊政府对雅各布?阿布拉姆斯(Jacob Abrams)的起诉案确立了"明显而现实的危险"的原则3 \7 [6 J) |8 g* @% F- @9 b
认为阿布拉姆斯撰写并散发两份传单$ q! K2 X8 O# J2 o% K
批评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和美国政府向俄国沙皇提供镇压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军事支持而触犯了"反叛乱法"2 P: u) G* ~! r3 ?% y
    虽然这分别用英文和意第绪文写成的这两份传单只散发在纽约市的小部份地区" m+ E( I) d5 a! P
虽然阿布拉姆斯提出的批评同美国的对德作战行动关系不大9 T' v3 p( {# j( f* Z
    最高法院维持大多数法官的理由是
' }( L  U7 }! L9 T9 A0 I阿布拉姆斯的行为对社会安宁形成了"明显而现实的危险"
/ b5 G' j9 a5 ^+ a( R1 {3 D$ q应受到政府的惩罚% ^9 \1 U. V$ V2 V0 {; {* t
    [5]1927年
5 b5 o' ?. |5 ~, Z, U9 G, R布兰代斯大法官在"怀特尼诉加利福尼亚案"中就指出"只有在紧急情况下$ D, W: ~$ [1 y- P% k; y
压制才是正确的
7 v# s/ O! u. \! L    "他认为如果需要通过讨论暴露虚假和谬见
. G! V  Q# Z- x: I9 D, o6 o通过教育防止邪恶的话# Y0 o# @! n5 t+ ?* U, L7 s
那么方法就是更多言论
! L& c9 d' F1 o而不是压制声音
% l0 W/ m* g# i8 C7 o) ^9 p( D    [p54]3 r" u5 s" i$ m1 w# L" q- s8 `; P
  
9 R1 q, I7 f7 D2 v  1940年1 n. R+ |0 k2 i/ L; u  L7 w( A
史密斯法案通过
4 r9 U- K- N4 s& f& W5 ?规定:凡密谋要宣传暴力革命思想的人均犯有颠覆罪* u* R; T$ c" Z3 [, g" B
    1951年; q- t' y) D+ J, x
高院裁决史密斯法案不违宪
$ `$ Y. r! c1 b( w& C2 \: c/ k1 D, J    1957年6月17日 "叶芝诉合众国"(Yates V. U. S.)案中) W+ V4 n: u- k4 E6 m
最高法院判决"叶芝"一案涉及的十四个共产党员无罪4 c# h* P9 i1 H5 ]/ ^: C6 Y
因为单纯的入党并不构成"用暴力推翻政府"的行动# `" `& D8 M2 ^- n% k* S
所以不适用于史密斯法案
* T# O6 B* B) u1 R8 `4 F  w6 N  L; {    此举极大的削弱了史密斯法案的钳制力1 Y  `0 R( R7 }& {" ?
  
! _+ e/ t& V8 ^  1969年
" u2 s2 j) A( Z- a2 C2 n& u布兰登堡诉俄亥俄州案中, r$ o8 o' j7 j; k# D  h' K, M' D
最高法院宣布一项惩治非法工团主义的州法无效+ w: e% Z! H" T$ u( S/ b  Y
所谓非法工团主义是指鼓吹在工作场所的劳资纠纷中使用暴力& j1 {' }* o8 i) }2 ^6 f9 W) [, Q
    这里所使用的"煽动"检验标准实质性地削弱了政府对于煽动的指控
# q2 {; J6 u' h6 \. V  
' {8 o8 ^, Q6 M4 \8 n- @: `  反越战的抗议中
0 r+ w5 B1 P' L( V6 F没有人因煽动叛乱而被起诉, H: t# `1 J: J; U6 x
    但是在海湾战争
& @1 n! P( h4 G科索沃战争1 N. G; D+ S2 w
阿富汗战争和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中
2 y/ t: W% h( s6 ]; l/ h大众传媒受到的钳制越来越严厉
. e: K* a1 |$ c# @2 A    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采取强硬的单边主义的缘故" N& W6 q6 l$ {" [8 r6 L; c+ u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美国政府最近主要采取了法律途径以外的方式来对大众传媒的言论进行控制$ R( B( ^! V/ b+ |
这样政府就可以绕过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钳制设立的障碍
! J0 n1 O7 W9 i& }达到国内大众媒体言论与政府基本保持一致7 j7 w  ^2 _0 R1 ]  C! L+ L- T
  
, Q6 a0 s% m; Y2 _3 v2 ?  一些比较基本的原则) _3 x( t- a% D6 z
  " U9 O( l6 g" d2 R. m! d
  1. 言论表达自由意味着免于事前限制么?7 \) s% {1 \* I% T
  几乎所有的美国法学家都同意第一修正案的采用是为了废除事前限制; k0 J% |' d3 F- \: R$ {5 A
但在美国事前限制依然存在. U6 {3 P% k! Z& J
    1931年尼尔诉明尼苏达案中: l4 ]8 O/ A/ @+ P0 M
高院就裁定当合众国受到存亡的威胁时
" K/ w2 f; t0 w% V! e: l+ b事前限制是容许的0 s1 {, A* j6 ^1 ~2 x
    在1971年# H  |7 Q7 C; J+ m* @& \
世纪大案纽约时报诉美国和美国诉华盛顿邮报案中
  t  k) a, \2 ?虽然高院最终允许两报公开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
% U5 w( N1 N, Q! g9 O但是毕竟已经将材料封锁了两个星期
( S+ q9 ], k& ?9 r0 Z4 @而且高院的看法只是认为政府的败诉在于没有能给出有说服力的禁止理由
+ F4 b: D6 y4 m& G% J8 r1 P3 T    而在1979年. O. s' \- X: `  |! e$ S+ _1 r  j
70年历史的进步党杂志拟将从非机密材料进行整合分析成的核技术文章发表时就受到禁止
) Y/ G2 f7 W6 h* {3 s; J- h只是在一家小报在此期间先行将文章发表了之后2 Y8 x, P8 E6 y( D
此案才不了了之
  ~( u* W# ~  ~! h    [P72]9 D3 H' x* T+ r1 D  S- H
  
" C" ~( Q5 D+ N" }  2. 对想法的言论支持和对非法行动的煽动应有区别
4 P  ]/ y4 z3 s7 ]1 O( Q   在1969年布兰登堡诉俄亥俄案中
% Q! T% c& w7 b% F5 H" k最高法院推翻了俄亥俄州对一名3K党头目的言论:"我们不是一个复仇组织2 k/ I3 e* ?+ O% o
但是如果我们的总统
7 w; e9 L8 [& t" f5 V我们的国会
; D6 \+ S! ?  U* v; l我们的最高法院
/ U: N+ u6 G' k% u  Z继续压制白种高加索人
5 ]/ Q  i0 ?3 j2 N' C6 Q5 ?将可能会不得不采取一些复仇措施
: Y  R5 ?0 l' u3 ?/ t    "违反一项俄亥俄州煽动法律的判决
% Z$ Q+ A2 ^& u$ g    高院认为法律必须在对想法的支持和对非法行动的煽动上做出区分/ d! G6 R4 G; a1 q! h3 @' D2 p
"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宪法保障不允许某个州禁止对暴力和违法的支持; h" K! K% e$ b7 |/ R' `9 N
除非这样的支持直接导致煽动或产生迫近的不法行为% J) q& M/ A% v" g) q$ [0 S
和可能煽动或产生这样的不法行为"[p55]+ f$ {3 r1 U$ \" e/ X4 R
  7 L1 {# ]  B+ i' E+ t5 I
  3.对政府税收的限制
3 E" E: Y2 {$ X  "传统上政府把税收当作控制出版业的一种手段% J3 ]3 i8 X" X' B; E( ^5 s
    自从1930年代以及美国最高法院在格罗斯让诉美国出版公司的判决开始5 ^" u, Y& H$ _8 G
第一修正案对美国政府的此类措施就施加了实质性的壁垒* M0 x. |9 J2 n  {, @
    报纸) R5 s/ V- h4 w
电台
. J* p" k- Y7 t+ ^, F' n和其他大众传媒肯定应该同其他经营一样付税
& U% {+ N8 C0 N6 Z$ c    但是只针对新闻出版业且意在抑制发行流通或施加其他限制的税收则是违宪的
: V! I) c4 F# Y2 _- J6 J9 Y    同样
+ ~2 y. f3 h9 {" I2 q: W5 k3 i仅基于特定媒体的内容而针对大众媒体的税收通常也被认为是违宪的( D3 O- \5 J' [" G- X
    "[P65]
8 r- n/ J5 E; ^$ {' E  
  C5 _) Z+ f$ f1 ]- o/ W  4.时间
# n5 @; ?/ p" H3 i地点
4 ^. H4 @! f( h5 ~+ S方式限制/ e; i( D7 H" b' E2 I
   满足下列标准的限制不违背第一修正案:a.必须内容中立b.不能构成对传播的完全禁止
. Y0 h* p. d" u- |( Z    c.必须被实质的州利益证明是正当的# p1 e' w! `; ~7 [+ U. d4 u: w; E% v
    d.必须限制得足够窄+ Z; s  I0 |+ a. ~0 ?
    [P102]9 w2 j# A' R1 P; s  s
    (正文完)2 Q; E; o( X3 M
0 d' D1 @3 K# B% b)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华大|华园照片|工作机会|物品交换|华大贴吧|我要表白|禁言帐号|手机论坛|HK ICP备09009564号|广告联系

Copyright 1960-2018 华园论坛-华大论坛 桑梓年华泉州厦门华侨大学论坛-最受华大学生欢迎的校园BBS站!

GMT+8, 2025-11-3 09:40 , Processed in 0.16679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