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百三十条 官吏为全国之公仆
6 V! K t- Y5 y4 l! n+ J- e7 ^非一党一派之佣役5 d7 C9 u: o# u4 S/ Y/ [1 y+ X
官吏之政治志向自由及结社自由
/ f; P* D& a7 l! ` }$ m应保障之0 j! \ i5 h& d3 {
官吏得依据联邦法律规定, E9 n& N1 m: L' h9 ^9 y
设立特别之官吏代表机关2 a' K7 A% ?2 S$ g5 p
第一百三十一条 官吏行使所受委托之公权时
7 m& I- ~' n7 M5 o对于第三者违反其职务上义务
& R/ _( f/ {. \3 E6 C* q其责任应由该官吏所服役之国家及政治机关担负) w9 b$ z! Q+ o6 R% d
不得起诉官吏: d/ c6 O; K* B, Q/ K' P
但第三者对于该官吏之求偿权
, R. s% f$ ~: b9 p8 J保留之, C3 W2 f9 d! l
通常诉讼方法0 V+ ]- G& o% G+ a2 | M
于此亦可以适用3 X* w! {! V) w( n+ i
其详细! Z& s" s, J8 A+ y1 c
以法律规定之
9 [7 v- T% E* s% t第一百三十二条 德国人民
; x6 T/ _, A6 h$ D& M$ E按法律规定: G) h) p% ^! P$ O. Z% C
有担任名誉职之义务- }# `+ n. A- Y" A: O, y
第一百三十三条 每一德国人民
# I5 u9 ]1 B: G+ c" f `依据法律
6 s0 V4 ?5 B5 ]/ a有为国家及自治区服役之义务
2 V0 Q9 B% _# O! j' W2 B- k; R兵役义务. M) A+ U+ a. I7 d* Z" s2 `( l9 V
以联邦兵役法法定之
1 a" d1 ~% ?( D6 N$ Q; O 兵役法为贯彻军人任务及维持军纪起见/ v9 j4 S0 T2 q$ O2 o
得规定国防军人之各个基本权利及其受限制之程度
; [3 [+ ] [1 m6 l% G% _第一百三十四条 国民3 u, `, O4 H, b" m4 o% y" r; x
不分差别
- y/ x9 g- P7 M应依据法律
$ o( k* O7 k/ o称其资力
+ @/ a* [8 }) n2 q- h负担公共费用
& K% j4 a. t( T* u7 ^/ `" B第三章 宗教及宗教团体2 b, L- G/ O, p
第一百三十五条 联邦内居民得享完全之信教自由及良心自由( B- M7 g: J- `. t0 m
凡清静之宗教演习
2 l( ^% F! q0 T/ e% }+ `5 i% `应由宪法保障及由国家保护之
1 m* s# m1 u' o' C3 M 但一般国家法律. d0 }6 _ {; S
不受本条拘束
0 O( N% u& X' H7 u1 Q第一百三十六条 民事上及公务上之权利义务$ n6 i2 _( g2 f6 e" w, A
不以宗教自由之行使而附条件或受限制% I( T( ]" g/ A3 e8 q
民事上及公务权利之享受及就任公职之认许3 n9 U' p/ x ?5 o5 U$ I0 ~0 ]
与宗教信仰上无关0 b- x$ f3 p/ ^6 f
无论何人) i5 i/ H* M# b0 v/ M# G5 V& Y: Y
皆无宣告其宗教上信仰之义务+ u2 f/ n" z7 I$ D6 M$ R
但为隶属某种宗教团体之故而有权利义务之关系
( c2 |: d' E' `0 C/ J C+ U或为法定统计上调查之必要/ b. y: @& f1 i) I- U
官署得在此范围内/ W8 R, ~' n+ P5 r
有权询问人民属于何种宗教团体! w% T1 L& E5 }! E; m
无论何人
1 ?# l( N: z9 z, G* W皆不受强迫
) B& D9 o0 a- N0 X使参加宗教仪式或宗教大典
; q; h/ v, n6 @或参加宗教演习$ u3 C$ j% R2 \' R
或强用宗教宣誓仪式
$ b" x4 u. H$ r( O/ U第一百三十七条 不立国教/ d7 r: s+ f9 S7 H
宗教团体设立之自由
8 `8 @2 K7 `) d: o6 j" {: G应保障之
; Z: w: r' l: L; S/ J在联邦领土内
, c: f5 l% }- T E! m! n+ k宗教团体之联合不受限制
8 |4 f; _" z' d6 |宗教团体
, r8 ~* F2 p2 ^4 T9 C在对一般适用法律限制内 f: ^1 Q, g5 |+ h3 j- P
得独立规定管理其事务* P2 n% _& L8 ]) k
并不必受国家或人民自治区之干涉
9 P5 m; t1 N+ |. U5 f) m; {得自行委用职员1 A: q1 ~. Q$ k- T t
宗教团体得依据民法规定. T, S% y3 {# a/ Y5 {% x
取得法律能力- z. x. N0 X3 j$ u% p% F8 S
宗教团体有公法上之性质者# K2 `0 i( [- a" s3 ~
仍为公法团体6 L" d6 {; G3 v1 |
其他宗教团体
9 Q* t* Y1 H" \# x+ W若其组织及社员人数4 Y& s$ J; e: M f- L* L9 y
有确能永久继续之希望者& Z. U7 \* B3 f( W( a; Q- l+ w
得依其请求3 j6 n. u% X5 t- R5 b
给予同样之权利
/ o; k' u! B3 L7 k# b- X其多数之公法上宗教团体联合为大团体时" s6 J; ]) ~, a& B5 x
则此团体亦为公法社团 H4 x6 j# b* Y# X
宗教团体之为公法社团者
! z# N. }) K7 R有依据人民税册、遵照联邦法规规定标准
; @' V) r' n3 N! ? `征收租税之权
( V! u. _9 K/ E! g# q9 Q! C* k" x& \凡结社以从事共同世界观念为任务者2 n4 J9 [ [. a" ~$ ]- _, j$ P
得以宗教团体待遇之$ |' ]4 ^. |- v1 d( O4 V/ D. C
此项规定之施行细则2 v) {5 R& h3 |" r* o" V
由各邦法律规定之 f9 O* M# ^( f6 I. H
第一百三十八条 根据法律契约或特别法律名义由国家付给之宗教团体资助金
5 [$ [& O7 S6 I K6 y# G: e/ U以各邦法律废止之
0 t+ _0 Y, K) ?1 i 其章则- J' J+ i S' G* y! o/ g
由联邦规定之
; ~( \% _" B, P7 L7 J) _% p! q宗教法团及宗教社团之为文化、教育、慈善各目的而设立机关、财团及其他财产之所有权: m" ]3 t' y( S
应保障之
F- V- U* C: P* [第一百三十九条 星期日及由国家所认许之休假日为工作休息日及精神修养日
|/ C, N% I2 p( w0 H- v以法律保护之
8 n* [+ l0 g! a& w第一百四十条 国防军人% Z0 w5 G% D8 N+ B
应给予奉行其宗教义务之休假时间
9 z& r: \' E& @* [# S% X第一百四十一条 在军营、病院、监狱及其他公共机关
" v% h/ G, {. k$ V有举行祷拜及精神修养之必要者
$ g5 I( {1 r) ~% v准各宗教团体在内举行教礼7 G$ |0 p7 x* D9 @
但不得强制执行 v+ r) h- S7 i
第四章 教育及学校
, z: p1 o( ` O5 \7 Y6 g/ f第一百四十二条 艺术、科学及其学理为自由
5 A$ d4 h/ E5 d国家应予以保护及培植6 l; X. h' B$ c5 H
第一百四十三条 青年教育
0 l" W2 j: z% E& D由公共机关任之4 d8 l+ b* `! V h3 b7 _
其设备' \* w" _& Q# O$ _3 s! a
由联邦各邦及自治区协力设置之% K+ ?: S; L" j. ?# e f. i
教员之养成
. j! B6 U: h' @$ {! J. i" G" ]1 H依照高等教育一般适用之原则* K* C5 \8 E% h! @, I1 T* C4 z
须规定全国一致! ?1 {+ p3 w' w0 ?) m- @
公共学校之教员3 i7 H2 j9 [5 X+ }4 e6 o. O
有国家官吏之权利义务4 j9 O0 ?$ X8 l0 X9 b9 _
第一百四十四条 教育事务2 b) B5 I6 D3 Z4 Z0 Y1 E* w
在国家监督之下4 l: B# ~1 {) X; s8 d1 X
国家亦得令自治区参与之
+ q9 i# ?6 P6 {! ?+ {0 }6 e# V9 k! m 学校之监督' B! R) R9 v# ^0 p. V1 Y; d
应由以教育为主要职业及有专门学识之官吏担任之# b" N9 L z- A9 [# X
第一百四十五条 受国民小学教育为国民普通义务
3 H! w; M+ Q6 s r5 c, ~. ?% m 就学期限% r* F) M- h* j# L1 R) x; ~5 ~0 @
至少八学年/ Q7 U. P: S. e9 q1 m2 |! Y* Z% N" t
次为完成学校至满足18岁为止3 v4 o1 v4 J! d5 }2 x
国民小学及完成学校之授课及教育用品' H9 d1 a0 [! J7 e" ^
完全免费
; Y3 C* M q& J2 c第一百四十六条 公共教育制度为有系统之组织0 m! c# {$ C+ w3 O* u3 R) y, S
在为全民而设之基本教育制度内
8 T' e. c# u9 q, m3 q7 x1 U5 P5 D设置中学及高等学校# d: p9 R: u8 g# v
此等学校之设置; ? |- g _& ^
以生活所需各种职业为标准
* g- Z' n1 h1 q F! g 对于儿童之人一种特定学校之取录: c+ I; T4 p% A
应视其才能及志向而定
3 G9 H* u9 c1 H5 ?% h不得以其父母之经济及社会地位或宗教信仰为准据6 L; f6 |3 \( H; b
定其去留. z' d4 A, n8 H* P2 ~
在一地方团体内
$ q& L8 l6 T6 }$ g8 v, o得依据享受教育权利者之动议
( S; X) O4 M6 ^设立其所信仰宗教或世界观之国民小学1 e0 q. X! h/ u" j2 t) w
但以不妨害已经规定之学校课程及本条第一项之意义者为限
; _( J! f6 Z0 K5 B6 B& A 然受教育者之志愿
( O; l) J7 o, ]8 v: h应顾虑及之6 _) z7 e& D+ A: W* Y$ F( X% v0 T
其详细
- J5 H( c. p" u' Q. ]! G# I由各邦立法机关遵照联邦法律原则规定之: |& y, _- O; U: U s$ m
联邦及各邦及自治区 l0 F4 B5 U* M3 {) q* t) d4 t. A
应于预算内准备公款8 e! u! i, J, ]7 L ~
以资助穷困无资入中学及高等学校者
+ v4 k9 U" T& t 适合受中学及高等学校之贫乏儿童之父母7 L- l& a3 m1 a1 c, ?6 t6 r* ^
应受奖学金之资助# j, a" ^4 v! R
至其儿童毕业为止: x0 [% {, N5 i3 g9 p7 X
使其儿童得终所学
5 a% y, p- C; C2 O, f" O# Q第一百四十七条 以私立学校补充公立学校时, s% w5 w2 I# e/ [8 R& g
须得国家之认可
! k' n# m6 F! @1 D7 \3 F2 ^. {1 N 在各邦法律上
5 ~& R G* Y3 g5 z8 _) C如私立学校之教育目的及设备与教员学问不亚于公立学校者9 s6 j% F5 v; w( B
又其待遇学生一律平等
~! y. i6 q- I- k不以学生父母之富贫而强分轩轾者
- F, A" r; m" j/ V9 {# ^+ M/ D国家始得准许其设立
3 ~+ b- ]" ?$ F( F" h- ?9 N+ D$ p 若其教员之经济及法律条件无充分保证者
6 y- j9 \; R& u- h" W3 S3 x5 }不得准予设立' ]8 j+ E7 R) \
私立国民小学必根据本宪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二项所规定
8 Q w* H' |6 j" l7 T1 M q* Z 顾虑受教育权利者少数之意志# u, B" @5 |/ B6 ~. l
而在该自治区内无合乎彼等宗教信仰或哲学观念之国民小学
. Y. [# J3 A3 G! F8 Z: O+ w1 x6 j或教育当局认为有特别教育上利益时
9 J% O+ S6 e. q! E始得准予设立6 H7 z* f, z" R; j
私立预备学校
% f% c V$ I0 B概应废止: q4 o: P9 ~% |; h w
私立学校之不补充公立学校者
8 G+ U' d1 b6 n# ?8 o仍照现行法律规定办理* c! M$ X4 q# L9 z) T1 [0 ?: Y
第一百四十八条 各学校应致力于道德教化7 h' ]8 C& K, |$ ~) j% a; w
国民节操
9 U9 ^7 S, G& y7 N. X7 q# l使人民在德意志民族精神上及国际协和上+ ~6 G; c' U% _4 _6 J, G$ C
能造就人格及发展职业才能/ Z: o/ x: c/ i1 t' h
公立学校授课时% v7 v' b4 Q$ p1 S! X8 }
当注意侵犯怀抱他种思想者之情感
5 G K$ i7 e) P1 Z& g! Y 国民常识及劳动课程为学校科目之一
7 q Q9 z; I6 g: D! W 学生于其就学义务完毕时
9 W) X, W5 b6 L$ \ W+ C各得宪法印本一册+ m* c+ r2 a4 U& `
国民教育及高等国民学校6 t- B: Z; R# w7 N/ b. u1 M6 k- i
应由联邦、各邦及各自治区振兴之, j* m, I; ~, J9 j! g$ O! m/ y$ g
第一百四十九条 宗教课目为学校之通常学科
4 a8 \( Y( S3 Z/ @1 T但无宗教信仰(哲学观念)之学校
& o+ A h1 Q- N; B! l不在此限
; ^+ n: z2 {. T5 p, }. }# P2 Q关于宗教课程之教授
4 P& y% W+ k: B0 N! x在学校立法范围内规定之. h2 n }8 k; v; u
宗教课程
! p; ?, K l1 v9 V2 v于不妨害国家监督权内
/ y) H/ W8 ?! u. M依各该宗教团体之典义教授之
& g* p7 l% K( Q) D3 ^2 } 宗教课程之教授6 l! a$ w2 D* M# P# k% v
宗教仪式之演习
5 j' Q: X* F7 {$ \/ U% L) z由学校教员之意见定之% G1 T1 q* ~: m4 F% F* T
宗教课程、宗教仪式之参与+ f1 E0 K1 i# u& J4 [. ^
由管辖儿童宗教教育者之意见定之
( Q% p0 O4 M7 n$ g4 t% S$ ~ 高等学校之神道科
3 F& w, q$ B: Z& v依然存在; U) `0 g% u9 W: ~+ c
第一百五十条 美术、历史及博物之纪念品与天然风景
6 d0 C* }4 h; |% O& M受国家之保护及维持
& O+ g) B; [$ v/ v6 b/ i9 @ 防止德国美术品转移于外国之事务 \0 W c# J- G, a
属于联邦
5 e% { K9 G0 y. L! f/ i. g第五章 经济生活0 h& E) U4 e1 o! Y$ X7 S8 x
第一百五十一条 经济生活之组织
! q! T: Z9 B# r! D$ O% l应与公平之原则及人类生存维持之目的相适应' o; t8 |+ W* K6 h
在此范围内
) p/ H5 q/ x, _1 H U x) ~各人之经济自由+ j1 k* s4 l7 F
应予保障
+ Y G; ]% ] w% T法律强制
c; ]) Z) b+ Q4 j% g2 j5 j仅得行使于恢复受害者之权利及维持公共幸福之紧急需要- {# U* C+ D! E6 E! I
工商业之自由% G. F7 |/ n' `/ R' V
应依联邦法律之规定
& f4 V/ p4 @0 u. p& N( G f! Q, \予以保障0 u3 ]5 ?# d4 {# K$ |
第一百五十二条 经济关系
, v6 O$ d8 Z/ b应依照法律规定. P: {3 j. s$ o/ k U; a
为契约自由之原则所支配
( z# m6 z$ V u3 T$ z重利& {3 T+ y& Q! Y' u* ~( x
应禁止之
8 R* O: _- r' i! B" y$ Q$ k$ O( l 法律行为之违反善良风俗者, [* I, o) x; i7 ]! w- ~5 V
视为无效
* a: Y2 l/ `6 N第一百五十三条 所有权
6 F B" J# m2 V2 E/ a, E受宪法之保障; z9 F6 o4 F0 S' X h: x& Z
其内容及限制
) {. I. N* c9 v% ?8 u+ y以法律规定之, \5 P5 D( {+ [
公用征收
' [! P8 Y9 A) z3 C' F9 ?9 H7 Y仅限于裨益公共福利及有法律根据时% | [- @9 t% f6 L+ z
始得行之
5 ]! t; b6 c( z: u# E& i' ` 公用征收
7 y4 Q! a! `4 h/ x除联邦法律有特别规定外
9 c9 X# M& i' S9 A' |应予相当赔偿
- z- Z+ G$ S4 ]% m+ H" _2 S 赔偿之多寡+ F5 \7 O/ E9 Y
如有争执时
6 O0 p: y. I0 {2 k+ x$ v除联邦宪法有特别规定外
* V5 s/ J) g3 P ?" M- A5 P准其在普通法院提起诉讼
9 c8 }* X" H1 Q4 {8 ] 联邦对于各邦自治区及公益团体行使公用征收权时
8 F5 W, H& u1 c" F- [应给予赔偿$ ^: `* j; ^6 G8 A+ a' q
所有权为义务
' I7 V7 I4 ?- M: ^" g; e' A+ ~4 x其使用应同时为公共福利之役务
4 z2 \0 L9 I' n) D! o! [5 n第一百五十四条 继承权7 k2 R: L P( M6 ~& p, e8 F, o. F
应依照民法之规定受保障
+ \" B8 x; P8 ~5 {- x1 C! A 国家对于继承财产所应征收之部分
9 E! B |& e. l) G; _5 L以法律定之7 ` ?. e5 e- b5 I: H
第一百五十五条 土地之分配及利用
% x7 @! f: Z4 g- ~& G应由联邦监督, u5 A" v& ~2 k4 W; q3 K
以防不当之使用
% A& k$ l/ G. N/ u e并加以监督 n- l2 c7 Q: S: U0 J& a7 \
以期德国人均受保障
- C3 a+ E8 Y, ^9 s7 A并有康健之住宅
+ S6 }) g8 k. k) Q0 o. h及德国家庭尤其生齿繁多之家庭
+ b* k6 V( Z H* ` H+ _$ f得有家产住宅及业务之所需规定章则时
" O" y* Z) |1 K$ o尤应特别注意参战人员
" @, O( w: @0 o" v因应住宅之需要9 q l1 t; ?6 T/ i
奖励拓殖开垦或发展农业
! j) i8 b( f- t土地所有权得征收之
) N4 }9 Z) [# h6 B 家族内之土地财国(或译作个人赠遗)应废止之& `# n% y f7 I" j. I% \- j8 r
土地之耕种及开拓
, K% W/ [$ C8 a5 V. b( G/ R为土地所有者对于社会之义务7 N6 j- i4 c$ H( t
土地价值之增加非由投资或人工而来者% R/ H6 {7 j |3 O# J8 u) e
其福利归应社会
0 M% I R) Q" {; L! H+ z9 x- w& d土地宝藏及经济上可以利用之天然力
3 H+ \$ H* s. W6 C: n均在国家监督之下
2 h# A" X7 e$ D( U0 m( n1 }8 H 私人特权- ?2 g9 X. d1 L
得以法律转移于国家
8 q6 y5 @; ]# Z D& R) e第一百五十六条 联邦得依据法律
2 X1 ?; \) l4 M7 x) U; U* A照公用征收之规定
( l2 M: V5 T) s2 B将私人经济企业之适合于社会化者
. ]0 r' ^- w5 Q ?! J6 a予以赔偿收归公有
) |. G; E2 H* b* y% O% S+ d( s# V 各邦或自治区得参与此类经济企业或组合之管理
7 P7 J: D: A/ r: F& y, g或以其他方法
' w+ y" C( j8 j5 x" b保持其一定之势力
. s& _4 a- |5 q3 R联邦得于紧急需要时9 q Q0 D2 ^. G9 v* [, \# |" N
为公共经济计
# f0 P# L# [* q) P6 N k依照法律
- P. ]3 Z) M/ g- M使经济企业及组合相结合8 p1 }. @; J; ^! z [
立于自治基础之上4 `' I8 h; |* S T0 V4 e
俾得保持一切生利之阶级共同协力
3 z0 P0 {" V( n9 D. _ 雇主及劳工参加管理经济财务之生产、制造、分配、消费、定价、输出、输入& {3 @3 O3 Z. ~. r# j
依公共经济原则规定
* K/ z, V7 d( N4 A/ c- Z 生产组合
/ b* {* J2 f/ Q0 m$ Y( m经济组合及其联合邦团体4 f& O/ S, M$ n
如其自行提出要求时2 y& |* J- o* Z
得审查其组织及其特质
4 E* P" G- R/ y! p7 T/ ?5 E& D$ t, ^使并入于公共经济中+ [$ E( f9 k0 M, M
第一百五十七条 劳力/ T& E# p( }0 z
受国家特别保护: x9 ?5 _2 c9 v0 H
联邦应制定划一之劳工法7 h9 }6 h6 }% T+ _1 N
第一百五十八条 智识上之工作( B5 s/ `0 c% k4 {2 s
着作权
. y! I( j) w7 T* d/ q3 z' Q发明权! ~9 f9 X5 ^, e$ n
美术权0 U( A8 z% n* k; N. w6 |( g
同享受国家之扶持扶助
" g+ X$ I" z& I& F W" N- m7 Z. U德国科学上、美术上、技术上之创作品* a$ J2 e. {8 X" q
应依照国际条约* r- T3 R" ]+ [* q' I
使其在国外亦享受保护, p+ [1 V( ^' A5 {# `& }- y
第一百五十九条 为保护及增进劳工条件及经济条件之结社自由
2 }( K* b3 T% s% r, M! f无论何人及何种职业
6 }; w: ^& i/ s. I1 ?均应予以保障
9 F7 d8 g; h- z! r: M* z4 }规定及契约之足以限制或妨碍此项自由者
3 y$ p7 i6 d1 U% S4 s/ d均属违法: a& z' \9 \$ r" z3 n3 r6 x- ~
第一百六十条 无论何人
5 I# \% T) y. L- s% B, E) V或为雇员1 Y% d1 V3 z6 t4 C5 z( @
或为劳工+ [: S/ O8 V. G0 D* n4 |, z3 C
在服务或劳动中
/ C3 ^* E. C0 |' p应有尽公民义务之余暇
: @$ R& y, y( P 如职务不受重大妨害时& O9 w2 u- G$ p2 C+ M2 h% @6 N
并应有余暇尽名誉公职
1 z4 V, E! S' `* g所受之赔偿及报酬
7 z3 p. ?. c- ]' L/ ~以法律规定之3 P- u" m- y: s
第一百六十一条 为保持康健及工作能力9 ^7 y+ ~0 c7 H: y! q
保护产妇及预防因老病衰弱之生活经济不生影响起见
U k% d8 j! \- a) [联邦应制定概括之保险制度3 d) \# J. R+ Y2 c- a0 q2 A7 Q
且使被保险者与闻其事; a1 [$ t2 [% T5 A/ {
第一百六十二条 关于工作条件之国际法规& m8 c7 V* c! }
其促使世界全体劳动阶级得最低限度之社会权利者! U: w) L2 q- m, }' [. Q
联邦应赞助之& |) J! ]2 I0 G5 g
第一百六十三条 德国人民
! g3 g. g- H" j/ a! p; F0 n' P2 d不妨害其人身自由时
/ L, D0 U# g# R: x- p应公共福利之需要2 h" u7 s! L* a9 O( D% ^
应照精神上、体力上之能力) a: E: r3 ~% r% k u" }, E* h3 {
尽道德上之义务: W Z( O- o" o: l D' l+ G+ I
德国人民应有可能之机会* _9 L# N' C; `# b
从事经济劳动
7 W; ?, l0 J* O7 ^以维持生计* b! v, O4 J. I8 E$ v
无相当劳动机会时
8 W) P& ~& }8 `! O+ t4 j其必需生活应筹划及之# e; y9 V i4 @+ W8 o, d7 i
其详细
& n9 A2 h9 G2 r另以联邦单行法律规定之
. M5 H, t: y" C* E& R- N9 }8 d第一百六十四条 农工商业之独立中流社会( d3 ?& N) Q' a/ S" m2 P% g4 |
应由立法行政机关设法发展及保护之/ h# s8 R; ?* Q7 z
使不负担过重及被吞并
' g- }% ~# B: @第一百六十五条 劳动者及受雇者! c5 m: s: ~. h1 M; ^
得以同等权利会同企业家制定工金劳动条件及生产力上之全部经济发展之规章2 W( F$ a1 y& s6 W* p; L( b* D
双方所组织之团体及其协定/ _( d, D% B+ V: {5 ?* S
均受认可
' n; |' J5 V/ t, ~- Y3 v9 e/ [5 d% v劳动者2 P, H# m4 [9 `0 ^9 O* g
受雇者
J9 S, b3 [1 _* Q/ n, O G为保持其社会上及经济上之利益起见
2 V( c2 b! M7 o3 k$ v+ }3 W5 g得在企业工会及按照经济区域组织之区工会与联邦工会
' Y y8 y( o- a+ W有法律上之代表: [9 `5 K$ O/ W8 r/ T* W& p
区工会联邦工会5 ^1 n) }8 v4 c( C' w, p- l, ~) u
为履行其全部之经济任务及为执行社会化法律之协助起见
8 N0 l. s4 d$ g* G" c得与企业家代表及其余有关系之人民各界代表集会于区经济会议及联邦经济会议
: E% |+ H0 x% \! m 区经济会议及联邦经济会议之组织& W0 ?$ ^6 Q) ?, D+ l6 k
应使全国之重要职业团体
( g( R, k/ K8 _1 W' M视其经济上、社会上之重要关系' e( I1 S8 G% j( Y$ b
派选代表出席
8 o( `/ c+ Y" k2 ~关系重大之社会或经济法律草案8 `, }9 R; s1 P! \6 G, T y4 p# `
应由联邦政府于未提出议会前
5 d* n, B" _' t" u' R) [1 K5 z提交联邦经济会议审核之
8 l+ k* H' Z0 d# V 联邦经济会议亦有自行提议此项法律之权
5 Y6 I/ c) o+ J$ ~/ O& S. z 联邦政府不同意时
5 q# G3 }# @7 |+ }; y; u) J) c联邦经济会议得说明其立场
4 t; x* K1 w( A1 n* Q提出于联邦国会7 J/ ^2 ^6 x8 _- E6 f
联邦经济会议得派会员一人
2 b$ A& o' r4 u& V9 h7 I( u代表出席联邦国会& ?& }! r4 v9 N
劳动会议及经济会议- L3 E4 O9 d/ z& m, Y
在该管辖范围内
$ S$ m" N. L. B& f有监督及管理之权* F: e( Z# p4 N8 B/ }: P5 V! L
关于劳动会议及联邦会议之组织及任务
6 _% V+ Y% `8 l7 g- a: O1 e8 A及其对于他项自治团体之关系2 a5 c+ U' V7 x) O/ {
专由联邦规定之2 ~2 i3 G) H0 ?! A
过渡规定及终结规定- V) \6 l/ V, d: `& e, R
第一百六十六条 在联邦行政法院未设立以前
' c0 X+ e a5 X关于选举审查所之组织
7 w; } _( ?; V, E以联邦大理院代行联邦行政院职务; K+ n# k, i. _$ |
第一百六十七条 本宪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至第六项
, u1 q; T$ c+ }/ X% y8 F, c于本宪法公布两年后始施行8 T4 o( e7 @0 D B) U6 P3 S- i0 f2 A
普鲁士之上斯来西州
0 e5 Z, z% C2 n& X4 R$ v& ]: [于德意志官署将临时占领地区之行政权收回两个月内
$ i. @$ c$ X4 g3 U" q3 ~应即依照本宪法第十八条第四项第一句及第五项举行投票 u" x& @) g: b, t
以解决应否组织上斯来西邦问题
0 ]" @4 @% l; Y3 G如投票可决
0 y* C# N. R/ z* e: a" z即上斯来西邦得于其他联邦法律颁布前组织之
, i0 c6 V9 ^, V1 R% Z! O0 o并适用下列各规定2 ~5 L) u! O, W
1.选出之邦议会0 c9 |+ n3 h8 ~6 W) c" e* Q
于所投票结果经官署确定后三日内召集之
# \4 s, S! ~- j6 l9 p$ c5 M使任命邦政府及议决邦宪法
. `, }' o' E* \* ^ 此项选举规则. ~; [' R* M5 D% M& e; H) k
由联邦大总统按照联邦选举法颁布之
0 ]5 D5 ?; X( Q2 |并指定选举日期* L# n( F+ f6 _1 a
2.联邦大总统得上斯来西邦议会之同意
5 ]5 x; t! p3 P" f! \* O; k& z规定该邦何时成立$ e* [! z. L# B( i# Y
3.上斯来西邦之邦籍
: ?4 L, n- E0 c- J( E得依下列条件取得之
* F( L5 _" I6 K, n(1)成年之联邦人民9 n* n( ?' s0 Q: d3 T- \/ g8 g
于上斯来西邦之成立日
, E8 J5 w. _2 ]1 y; h9 |0 R在该邦有不动产或永久之居所者& ]; N5 H9 n- D2 C3 N1 {+ l
自此日起! C9 K" v1 y) q F- K
取得邦籍
2 |8 a- @5 a! [8 _ N" f(2)成年人有普鲁土邦籍而在上斯来西州出生4 }3 X; P( Z% m) c; K9 V
及于该邦成立一年内而向邦政府声请欲取得该邦邦籍者6 Q! R$ u" N: _
自声请到达之日起
& e3 N* R5 J5 y# ~* A3 z取得该邦籍" Q5 o5 I* X# o- M. n
(3)联邦人民; _4 H/ ^9 O. e* w* J' Z% I' _
由于出生 w: C! ?6 U! y3 s {8 E. l$ T
嫡出或婚姻
# w0 E, B6 h- k4 U5 J因随从甲乙两项所记之人之一而取得国籍者 N; g: w h' A9 `2 F0 p% v
取得该邦籍
& q3 s/ R. z" T' t6 H1 i第一百六十八条 在本宪法第六十三条所规定之各邦法律未颁布前
e" j- |: K C0 W' i5 m% m但最迟限至1921年7月1日止(一年为期)- \7 k. o3 D! A# N6 s I! }
在联邦参政会之一切普鲁士投票9 Y$ l7 O4 {8 E6 C, c9 h
由政府各部部长行使之0 c6 w2 l/ R3 F! O8 M9 C1 N
第一百六十九条 本宪法第八十三条第一项之规定
/ W6 R ~5 k8 O# B# w. ?其施行日期. z% J3 Z- }) Z5 H7 h9 x
由联邦政府规定之
: ]& v" i; E, ^% \# C+ p; q 在相当过渡时期中6 ?7 a4 y: P1 Q, E- x/ y2 \$ f
关于消费税及关税之征收及管理( ^% ~# w) Y5 Q$ O
得依各邦之请求
% w% @/ N: t3 B9 k交各邦自行办理
7 u [9 {% D1 W, K! @第一百七十条 巴燕及韦登堡之邮政及电信管理; |8 J" a5 X3 h
最迟限于1921年4月1日转移于联邦: v0 C1 K5 I. q; b; E) G
如接收条件至1920年9月1日尚未解决时
) [, [4 G2 [# z* [( z* D+ ~由高等法院判决之" L, ^; O8 B9 z8 q8 ~; t$ v8 g
在未接收以前
( A3 Y3 p3 M( {5 x/ J' ?7 F巴燕及韦登堡之旧有权利义务照旧保留之" T4 Y6 k5 {& M g
但与邻邦及外国有关之邮电事务
9 ^+ L+ ? P* V& q应专由联邦规定之
9 J. q# x/ K0 H4 i! C1 n第一百七十一条 铁路、水道及海上标帜
+ M) q$ P u5 |0 s F( Y* P最迟限于1921年4月1日转移于联邦; r3 x+ P& c$ U/ l$ h3 W
关于接收条件
# H! P( `/ r+ k4 S. T4 Z \若至1920年10月1日尚未解决时. r* P: e: u- c9 x
由高等法院判决之
! P) n5 C+ @$ j7 e; I6 A# w1 l第一百七十二条 关于高等法院之联邦法律
- \/ V3 V# G! _, d; J7 x6 \在未发生效力以前+ {3 h# w/ e9 F* S ~
高等法院之职权以由七人组成立评议会行使之
9 Y' E( \( d: m( H 此评议会之组织
3 Z6 j) E3 Z, g) `! [: }由联邦国会选出四人及联邦大理院选出三人共同组织之
9 P9 ^3 K& U, K. ]5 R其诉讼程序
+ o: [' E' I, G8 q& D8 T" `由该评议会自定之3 u6 a4 ~" i% t
第一百七十三条 在依本宪法第一三八条应发布之联邦法律未发布前3 ^! j& G1 l' G$ w7 ?
所有从前依旧法律契约及依据权利名义而给予各宗教团体之政府资助
" v+ o: U' ~, D, |9 ?4 u仍旧有效! o$ g; o) U. Y0 p# t6 l: e+ e
第一百七十四条 在本宪法第一四六条第二项所指定之联邦法律未发布前
" e. `2 |" e+ p其已有之法律地位仍继续维持$ M( n( R" }1 D4 ]
此项法律对于联邦内, Y1 A, }+ W: H% I9 j
并无依宗教派别而设立之学校之各区域2 o4 `/ U* ?# |8 z9 v* P
应特别注意
' X/ q6 C/ @% F6 D. D" v" w第一百七十五条 本宪法第一百零九条之规定4 k$ B9 _# H. H% V' J9 f
对于1914年至1919年战争时期中所发给之勋章及荣典
1 P0 z, k0 m% N: n( ]不适用之
. A) M/ H/ ~! P第一百七十六条 一切公务人员及国防军人
# A+ `+ c. S& V9 G* e0 T# k应对本宪法宣誓$ t/ w5 I* i) N- \/ O: |; y. n
其详细1 t2 a' p& ?! B- f
以大总统命令定之
1 f, E) g) Z' q3 x% |0 r第一百七十七条 按照现行法律宣誓+ d& q0 M4 K: {7 }& y7 j4 ?
应有宗教宣誓形式时
! i+ Q0 w) z$ ?& w/ i4 M宣誓者得不用之
2 Y* _" }/ j8 U4 x7 @$ d并得以代“余誓”语" u3 F! K% C2 |" ^# h: D: U
但法律规定之宣誓内容
0 m* M7 u$ \9 z! C仍不更改4 R+ p5 j" r) p
第一百七十八条 1871年4月16日之德意志之帝国宪法及1919年1月10日之帝国暂行政权法
! X3 ?' ]$ k0 L$ b; Y均废止之% s# k- y9 E4 t7 u1 d/ }
此外帝国之一切法律及命令仍有效7 o/ Q! E: w+ O1 w! P, F2 E
但以不与本宪法抵触者为限
, y" c) y3 `) `( x$ m( Y 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签订之和平条约& f, e/ ]7 @) G3 U4 X. V) ^1 F
不得以宪法抵触之
; x3 p t6 N% S; ] 参照关于取得黑尔哥兰岛之谈判与为优待该岛之人民起见
# Y- y, N" n' R; }% ^6 `* [得颁发本宪法第十七条第二项不符之章则; u$ m' `. i" M( k* u. Y3 e
官署之命令根据从前法律以合法手续颁发者
. N% T4 r* U' n在未用他项命令及法律以废止之前2 n& t$ c1 d7 ]1 w8 R5 \! D+ D$ l
仍属有效1 t0 e# c" V2 T! w% I7 p! [! t( Y
第一百七十九条 法律及命令所定之规定及机关
4 ~+ n8 {* B7 r0 j+ J虽经本宪法废止而仍提及之者 V' T5 Y7 d6 n3 }
以本宪法所定之相当规定及机关代替之
4 O, u h1 Q' [: c 如国民会议
- k7 x4 U2 \# }/ N' B) |4 p以联邦国会代之
" ^7 N q# A+ `( w5 z' H$ i2 x 各邦委员会+ J7 x- z5 S3 T- I' ]: c9 \
以联邦参议会代之
$ L0 x9 t) I. g! N 依据帝国暂行政权法所选出之行政元首 a' B7 d5 ]# l; q6 p# q* ?: o' p
以依本宪法所选出之大总统代之
+ l( i) y# I: b( L2 S 依照像章
$ `' p9 |, ]4 D3 O- |* ~8 m% J' r$ r1 O属于各邦委员会之命令发布权
* ^- u. P! p/ c此后应转移于联邦政府2 {( g. H) y# e
惟联邦政府应依照本宪法之规定" X+ a7 J$ x+ G- p
须得联邦参政会之同意 R M j$ f7 S/ o, N, p
始得发布命令
& @! N1 r) e q3 A. Y5 h第一百八十条 在第一次联邦国会未集会以前
& a1 T+ Q& z: q; m( y0 B* g以国民大会代联邦国会: B5 f" h# K" N
第一次大总统未就职以前
7 |" w2 |! j, h5 \% {8 P其职务以依据关于临时联邦权力于法律所选出之联邦大总统行使之
& u- T: R! b0 A6 j, U9 H第一百八十一条 德意志国民以其国民会议投票表决及制定本宪法
$ @5 _; T& n6 A& V 本宪法自公布日施行, O3 H! ^4 ^; ~! s) Z/ k" x
1919年8月11日于黑堡
. d5 C' z/ G+ D% z3 A联邦大总统 爱尔白
" p- t Y- z. _ r. [联邦行政院各部部长 鲍 伟) d8 o/ Q- W/ w0 C) L- F6 S
爱慈皮格 爱尔满米勒
1 r" b, P, z( d- w: J1 Y1 o大伟博士 恼斯格 斯米特
/ l1 [3 ?. q* d斯力克 杞斯白尔慈
- }( }3 H B |; b0 ~ ?2 \马得博士 皮尔博士8 X! N3 d. u1 K1 f# S
) i, |3 J5 h2 o& a# p7 H0 k5 r% D' M9 ^7 `( {2 f7 Z9 _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