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模拟法庭”教学何去何从 / ~! L# L; `+ n! @( r& o
% S7 T, C% U8 F2 s
●李欣洋- P3 G7 K; M/ w/ p- L2 X R$ x, A
$ i* n6 m# f2 y/ Q
模拟法庭是法学院(系)特有的一门教学实践课程: V+ q0 C3 R h# o3 h
通常在大二、大三的学生中开展 @, S0 F; D) ?
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集中的模拟法律实践的场所和机会0 t. O2 g+ P, `5 G& ~6 ^1 t$ X7 r a
让学生在模拟的诉讼环境中熟悉、掌握具体的司法程序
2 P: }9 @' _# Z1 Z* J3 E7 [ 然而
% p" d- m' W; r. F X对模拟法庭) F: y1 m/ c+ S1 N' @
有学生认为“表演得太假了”、“玩虚的”;实务界人士也指出“通过模拟法庭让法学院的学生了解司法实务的具体操作是一厢情愿”
: b: ` \* P- B+ H P0 n% S. ~ 笔者以为8 C, I' N) ?( _ H% Y9 }! [
模拟法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R/ D) h, R) }3 n* {- P/ x# m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K; Z. Q6 L$ B9 R$ S5 q% k- w2 ^; [' O( ^7 e
首先6 b8 d6 A' v6 Q# ^" p' t) @; r
模拟法庭对学生的训练' s, s# ?' j# l' S0 y) L
只能帮助他们运用法律知识对已无争议的事实给案件定性2 U1 S4 Q8 `: D0 h$ Y
而无法提高处理事实争议的能力
) N$ ^$ Y- f8 X4 \0 L( n 因为如果一个案件的事实无法确定5 d0 E |- a6 Z7 }) V
模拟法庭就无法开庭
9 l* d: n- d6 x, U 但在司法实践中
* y$ ^" @! {: a$ H1 D6 p+ A1 q/ w; Z无论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
( W" u5 {0 t& K更多面对的是事实认定
3 f* [7 S+ |- f% z* l即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何种证据来证明本方观点或否定对方观点的问题: G' e0 L' N: J
模拟法庭却无法对这一问题有所回应+ F" G$ D5 t% P$ O# N/ z
其次
1 a: I, Z' f# K6 x4 n人力、物力资源的限制& B5 o$ z- x$ T& ?' v% |
由于法学教育扩招
! B! o9 M" L9 a- ~; h/ a7 `学生人数激增0 q6 {% l3 P0 J4 W
使原有的资源难以应付
3 A* F" r; _7 o+ d( ? 模拟法庭实验室数量有限、指导教师少' m/ Z! g+ I. \, u$ ^4 J1 u
都间接或直接造成了模拟法庭活动只能惠及少数学生0 g7 @0 I- O# w6 c8 {" [8 C% A
且效果难以保证
, R# h ` g1 L3 U0 M( _) L* @, U 再次& K+ ^+ \- D. e1 ?5 y3 k. B
一味追求场上效果而忽视了真实性
* x% f' k( s2 ?7 M/ @8 P. I% I @ 庭前9 ?2 M% a6 w8 x* M3 u2 d- W3 f
双方通常要沟通交流甚至彩排 U* l7 }( e& H8 g9 T& n% `
看起来有板有眼
: Y0 V( v6 l1 x' ?5 c% @2 v却难以达到训练的原始目的
' ]/ c1 y1 p5 _, M. H
8 G7 ^3 G" Y2 K, y综上
+ K+ [' K, {8 t1 q7 p% _联系我校实际 T5 v, R+ i) i
笔者认为- S4 O* v, e* t, b, ^2 f8 _
在当前仍没有更好的模拟法庭替代课程情况下 x! n6 q. V& Y0 A) F
应当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模拟法庭活动机制
1 y, H2 x: K3 A3 y& M! m+ V' m
3 E9 a# N ~6 u% j p( n第一、将模拟法庭真正作为一门课程确立下来
* r2 R- Q. `8 k) A 模拟法庭在当前法学教育中往往是任意性的) ?2 z2 r4 l% a
没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2 {# A* W7 `+ M# M( A 当务之急是将其作为一门正式的必修课程(至少是选修)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确立下来
8 p. w7 k) I. s P% | 也不必局限于在大二、大三开展 q# [7 ^: Q' r. S) p8 u8 H" M
大一就可开课训练- P0 |( S' l, \0 d. l1 H! S
虽然大一学生理论知识积累还不充足8 O3 t& c! v4 S4 D
但他们课外时间相对较多
3 s, ~, K3 {! a0 \% s) z! b0 B参与模拟法庭可培养他们对法学的兴趣' V) m; b! |. W! r5 c9 T
且越早接触实务
" \. F% F2 j. m) W& [ `越能锻炼解决实务的能力; Q: l/ L- ?$ Q0 }
* V1 L! h8 P( @1 |, n第二、模拟法庭的案例选择应更为合理7 A" }+ c, H/ M' r# u. g. p
模拟法庭的案例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事实争议的能力% r/ X' g7 c5 `
在学生自主寻找案例时
; |( l$ N6 q4 H: Z2 z2 P; b+ ^3 F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 j8 k( X% j7 u' d8 G% v7 K+ B
只有找到高水平的案例
: T+ L9 i& z0 E4 k( a; H才能保证整个模拟法庭的质量
- M$ k3 O' l5 {1 ^7 a$ b) k! {. T 在庭前准备过程中 @4 R: y, D7 l
应尽量按照规范的司法流程进行1 Y0 k% D5 \' o o* k# I
避免为追求场上效果进行彩排等行为3 k6 y4 P# |! D1 B3 k# r( h& a, r2 K
% n+ Q2 q: C& L% y; a; Y
第三、配备更为充足的指导老师和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7 D6 Q. G. o/ A( H4 N8 L% g 目前3 O- R' S4 X2 s5 U# J0 f# h% w
模拟法庭活动多由诉讼法教师指导4 h% Z6 W q+ ?* N) g
显然
$ S- s& e1 X1 c( {5 r, z& _% v& E指导老师太少严重影响了模拟法庭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 q6 n% D/ v$ e V3 ? 模拟法庭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2 x! k5 i4 U" A+ K$ o3 h; @如服装、必要的经费开支等. A8 ?# k+ c7 u: _ i/ x8 C" S
5 `+ H' y9 D/ m第四、建立完整的模拟法庭效果评价机制( z. Q! H+ O) a/ R% k1 R- m
老师和同学从开庭到结束
6 C. M5 ~# l" _都应该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角度对活动予以总结和评价
% {( u3 S ~8 \! R包括庭审结束后即时的点评和事后的总结
' |- ?& m% d% |. J 总结收获3 A8 N" L: S0 r9 ^/ F) ~2 P$ C
明确不足之处
$ d" H7 B! u0 Q: D! d: M& T方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P9 E; o% {% L* R" V$ q2 c
# k& v) {+ t! }! @% Q. v/ d
本文载《华侨大学报》2008年6月17日第2版& X i5 V2 U- v4 d6 M
& S: P8 @# \& C$ w' R# N1 O& P) E. B1 D6 n9 i7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