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人肉搜索”的罪与罚

  [复制链接]
victamtt 发表于 2010-5-26 02: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 W+ G+ M/ p* F) |8 C

! S# |8 L* T, x! t+ B: R' `
! [: u% A7 i  b: f- A 从2006年的“虐猫”事件(上)、2007年底自杀女白领姜岩事件(中)、到今年的“郑州天价理发店”事件(下)
" r  A2 x# r  r1 S8 O/ j有关“人肉搜索”的争议愈演愈烈* ?0 M) V/ W/ C2 N
( B- J) |/ ]8 h
' p) ?4 q% F: N7 Y
国际先驱导报9月3日报道
' C$ X$ M1 A, J5 s
" Z( z7 G7 e! E5 G& l' D2 c“我希望能找到失去联络9年之久的父亲!”( k8 p1 A& Y& W& K

* o. q2 P, u" U6 F+ `! R( w24岁的奥运会女子气手枪金牌得主郭文?也许不会料到
% N2 ?% [* b  }5 M7 |9 t  L1 m- N她在获奖后说的这句话
( O: d, J, @0 H1 r会让自己如此深深地“陷入了网中央”- ~4 F- N5 Y: \* i, x! b! S4 x- H' y) R7 k
    为了帮助这位奥运冠军寻找父亲
: [1 \0 h' @. i* z网民发动了大规模的“人肉搜索”
! x5 \, i& G/ V1 K6 G: R    父亲找到了" R  e  K4 t: f
但网上出现的大量揭密式信息
7 }: K( ~& a7 y2 G却令郭文?陷入了巨大尴尬7 d) ]7 ]: E+ D; I; p+ O' d3 C8 T

' X$ ~- [! p; S, T1 r. S事实上/ t- r, J9 i: {1 s2 ~5 L
有关“人肉搜索”的争议正在愈演愈烈
- ~* r- @6 r/ r4 P, [) [" V2 i, L' j    8月25日% W+ m( ]4 w2 C, F8 D# g, V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刑法修正案草案时$ W' Z- {7 k" o" u, J0 l4 A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朱志刚提出“网上通缉”、“人肉搜索”严重侵害了公民基本权益0 D, ]/ G  n1 z4 l& @
其危害甚至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
% a* W  ^$ `  {  V有必要追究“人肉搜索”者刑责
- A, F2 z- d* N; N建议在刑法中予以规范
2 s' i5 m' g  m: I# m4 x4 O) P% }2 m2 S
这一次
6 G( W; v' V+ _7 @有关“人肉搜索”的是与非
8 ^" R* V3 N; K& h5 y" k在民间和学界引起了比过去更大的争议$ d  H. s$ k3 h5 l

) h8 N8 J& `3 H  ?7 ^$ S中国特色的网上追捕
1 t0 P8 F6 w. ]0 I+ J. p% d; E6 b  a* e  |" L* R
“人肉搜索对于这个数字化时代而言) }- @8 B4 m9 V! [  s
就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 c; h: @7 N2 v4 _& a
    ”英国《泰晤士报》在今年6月的报道中这么总结9 J, w9 u# P+ l+ e2 P5 }

/ o) e: Q- g$ J9 E% z所谓的“人肉搜索”! I+ |/ L9 ]+ q5 c5 F  t
是网民利用一些网站的搜索功能
3 }' n" l$ d# f6 ?( `6 U- ]: n不断变换输入关键词来搜索目标
3 M2 P+ D7 x. t/ a( f或通过一些较受欢迎的网络论坛来交换信息
* U3 C8 E4 H- I! ]# H从被搜索的目标对象入手, e& t; ]; j5 @$ ~
搜查其本人及朋友的博客、论坛等6 z* Z1 ]' v0 g5 a2 g3 j; X/ d
从而找出搜索目标的所在地、工作、背景、详细身份资料等
4 ?* ]; J! T! z
& r- k: T; I8 f3 e  K& n“人肉搜索”已经成为独特的网络现象+ e7 b& k- z6 M  Z1 V$ z# _
只要搜寻目标在网上留下过注册痕迹、身份证号码或邮件地址- Q" Z6 z: @) O" H
或与网上论坛里的任何一名网民接触过" U$ `) j+ }% {. k
搜寻目标就很难逃出“人肉搜索”的追击3 a) ?# v+ g+ ?% _

/ S8 m+ k' ^) ~& e  ?9 ~5 w截至今年6月底* `: t+ h* c# e0 H8 ^& X0 c
中国网民人数达2.53亿
" ?0 \" a5 f5 Z! e" J/ q) z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2 ^3 O+ E7 c& D& B' H% `0 S    而与此同时
3 H1 v! J- [0 b6 z互联网的普及化也带动了“人肉搜索”的崛起0 O( W6 N3 b5 g* J5 B8 v& @
国内频发的大规模“人肉搜索”现象也因此吸引了国际目光
! U8 c! s0 i. e5 L3 }( W7 R! r1 t
. a& I% m& T( ?0 i! [$ F!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今年6月报道有关中国“人肉搜索”的新闻时
. W5 D+ O9 I+ Z还用“witchhunt”(搜捕女巫)一词! C9 }2 [$ a4 x; i! Q/ J9 y* R  L. i
形容在中国如火如荼发展的“人肉搜索”; _1 m  s9 ?3 O3 K- Z6 T
    在美国
6 |6 j$ W% @# a媒体为表达中国的“人肉搜索”9 @" Q3 y) U3 t; o% N8 `  e
专门创造了一个短语“Chinesestyleinternet man hunt”(中国特色的网上追捕)9 t" W& ]7 H( ~1 P/ l
0 L, C7 }8 W( T( K) z$ x7 D
《泰晤士报》则分析$ _# V# e0 M; n3 h8 T7 Y
“人肉搜索是一个强大的概念
" z7 q3 Y2 e6 L+ L3 ]$ I# e4 h9 y现在中国的网络已被用来作为惩罚婚外情、家庭暴力和道德犯罪的一种强大工具3 m4 I) ]% u3 Z- [
    ”
$ L( G! @# y& u7 b& @! c; [# j  `0 {
“人肉搜索”也是国际难题/ w) Z# O/ A% Z

; u# B' Q9 `  g4 E: k- g4 M* [0 Z% O事实上( f, H) C$ G" c& c+ v
“人肉搜索”并不仅仅在中国网络中出现5 s5 G( q; u( L  J2 M; F- w$ h
在今年的国外网络中
4 M9 G2 O+ z0 y2 A! H“人肉搜索”也成为一个显着的现象
" H. k% o& |5 V  f+ ]: b5 W2 b( t
, n9 R1 G& z, T8月23日的英国《英中时报》披露
) H2 D7 [. C0 j0 I9 S在英国纽卡斯尔两名中国留学生被杀事件迅速告破
  L( ^: G2 p  b% u7 F1 l0 i$ ?很大原因要归功于英国华人留学生论坛发动的“人肉搜索”行动
  ~$ M3 c  \/ ]% F- R; h; S/ [
9 Q! L$ J1 X% {而在美国
9 ^" r2 M! u; [6 d7 K# Y/ [% O9 ~今年上半年的一段网络视频引起的“人肉搜索”行为甚至引起了美国军方的注意6 X, y7 t( S( w' T" r" s
    在YouTube网站的这段视频中
* b4 ~8 b9 z& ?. x4 i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笑着把一只约八周大的小狗扔下悬崖: e' ?( K% g; O7 R2 k. ?
小狗落崖时的凄厉吠声激怒了无数美国网民
7 Y) m4 P5 Q' g: B5 c  m; Y( u3 i/ X  c. [8 U# h
一些美国网民利用“人肉搜索”
& u8 V& z7 s+ d  s% X) A5 U直接公布了虐狗士兵的姓名、身份、年龄、驻地、电话号码、轿车照片等详细个人信息
: r4 U. z' y. r& m7 I: S: A并掀起了对他的声讨活动3 l3 C) n& b4 u, }" j' i
    迫于民意压力2 Z, g2 ^) q- U# y" Y7 {4 y. o3 q
美国军方展开调查
3 x0 [6 O. L" _  s) X. r海军陆战队不得不声明作恶者有悖“海军陆战队员被期许的高标准”. u, @0 f) q0 p: J, m( u. d

& Z9 W2 R( d- C! y在韩国1 `8 [3 _* B$ h7 a  j
“人肉搜索”同样在网络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6 ?" d0 T- _- I; ~( ~    今年7月- v1 ]  t. F" h3 W
韩国网络中围绕“警察是否过度镇压反对进口美国牛肉的示威”的问题议论纷纷/ b+ {6 E% E6 o( \0 \
在此情况下& d0 y- u$ o. A1 s; e7 @0 |( I$ m
曾被投入到示威现场的韩国警察遭受了接连不断的“网络通缉”
8 V; E6 C2 Z2 t7 }
/ _2 S. q5 a( N) T$ G  g5 s+ j$ Q7 B“那几天4 |8 a6 r0 v* W4 q( O' M: L
韩国门户网站Daum的论坛里出现了首尔一位警察的姓名和照片、还有个人主页
. c9 n8 @' n1 B; J/ z. C9 q9 F) Z3 T; s    ”韩国留学生王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C2 h9 M6 _2 G7 |: M+ G( F+ u
“很多韩国网民登陆警察的个人主页发表了很多‘诅咒’一样的谩骂
3 R0 ?9 d1 H$ P/ n" R  Q1 \$ C( F# e    ”不过
, ^1 |( \4 F1 Z5 c3 W5 I韩国网民并没有就此收手. {7 P/ C+ K" U
他们还访问了该警察的个人主页上链接的亲友主页
# e- ?: r* `3 ^. q: J0 _4 U一并进行了辱骂和威胁
, R- {  X3 y/ \+ U) x. l7 K
# x( \. K4 N5 m% |, ~1 P- i- f“黑暗杀手”纵横数码丛林
5 ~2 V! x# m& [/ A4 S* |1 k' ~# s* v/ v+ h3 Z! b
为什么“人肉搜索”会愈演愈烈?文化学者朱大可对此有形象的解释:“他们以无名氏的方式# ]- i7 F+ j2 W) N/ z, m" b: F
藏在黑暗的数码丛林里
8 Y" ]8 n. b  n. q3 t& {0 T高举话语暴力的武器
, z  F$ m9 D$ n, i; a" G狙击那些被设定为有罪的道德猎物9 l4 A8 }6 E3 x' A
    ”
6 G" C* I9 i. g9 |3 Y' Z* @0 l1 }) y$ I! C3 l
事实上
6 k) K2 {! x2 E* |0 ~( j! n6 C# {! p: H+ N“人肉搜索”从诞生之日起
) b4 p: k) Q  N. S6 s8 _4 ?就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中间地带
/ N" E: \' V* i! G; m    “人肉搜索”在中国催生了数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从2006年的“虐猫”事件到“铜须门”事件& R% q- Y5 ~" M0 V2 I6 q. I
从2007年底自杀的北京女白领姜岩到今年的“辽宁骂人女”
+ |2 j: j% s2 j6 z  L+ f每一次的“人肉搜索”都会详细公布目标人信息
. g. h' H! e( b9 ~/ d包括姓名、照片、家庭、住址等等都无所遁形
- j& |0 d# K( z* [3 b
5 j) i$ y- B( }3 K; H而人们也早已发现“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
0 v4 ^0 C' a3 r    一方面网友们在通过它宣扬着惩恶扬善的社会正义
/ V- g" Q# j7 Y$ K8 t+ O1 ?但另一方面
; t9 t$ O$ {" y' D2 k5 s* D" Z用“人肉搜索”搜集并公布当事人的个人信息. o/ p: g+ x- a3 M: g: k& [
对处于言论表达弱势一端的个体进行群体围攻甚至道德审判0 Y! V8 m) \0 _6 i2 D8 S0 b# A
导致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遭到侵扰9 O9 ?0 }0 P! M0 C. a. z

- n- f8 j- V9 R% G) K“过去的人肉搜索受正义感的驱使
1 j: D6 T1 m& R而现在不少网民是在发泄情绪
" i' g# j+ r/ X$ \# v( C    ”猫扑网站管理员“吾爱汝至”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5 c1 i# ~( P+ ~# ^- |9 }该网站是国内最早出现“人肉搜索”概念的互动社区
8 S# m5 ~! e8 r4 s    “如今网络确实越来越发达
' W! z3 b7 P+ I) g3 X3 c任何信息都有被公布的可能; k) ]# N, K/ N/ s+ I+ |
    ”“吾爱汝至”对此表示了担忧8 `/ y" s5 E2 b2 K+ Q8 w

9 b8 Z1 N$ i6 L" u1 g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侵权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周泽也指出:“人肉搜索多数的初衷是充满善意的”
+ c( R* d8 }9 u$ U0 V* b“人肉搜索”自身本不具有法律及道德层面的性质0 ^+ t% J" B4 P, y" L
    “但网民原本维护正义的声音
6 T$ t" }& w7 ^& |容易演变成网上暴力
% \+ J1 O* Q, H9 ?彰显他们以暴制暴的心态5 ~. j% ?  A7 d- U) g
藉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9 l9 i& R$ n8 v( U# D    这是在滥用言论自由和网络的力量
  s# _* ^! M7 K6 d! z# {以匿名方式聚众一逞一己之快意! M$ ~1 q) }6 I8 M  `
    ”周泽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 T( A2 j0 G0 F1 o- X* e
; Q$ O8 g: f2 g) H) j, L8 g《中国青年报》在6月30日的一项调查大概可以看出部分民众的心态7 h4 @' K1 L8 g, K- `5 B
在2491名调查对象中+ S, j* p% O. e, X0 u! A4 ?
有79.9%的人认为“人肉搜索”应该受到规范6 v  P, M% z  _( k/ M- L
65.5%的人认为“人肉搜索”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发泄渠道和报复窗口3 w: ~# Y1 _" q* t' j, w
而64.6%认为这侵犯了个人隐私  b* s7 G! |  ^4 L
而20.1%担心自己会成为搜索目标
# @4 O+ R( k. [& R0 V4 q$ g: T% s9 f. @3 @' p2 g
刑法不是万能管家婆# e* u) k0 K# `% }- ]# d- G2 Z4 `' k% U& [

  c/ m2 Q* w1 a3 h) N) b1 b" a尽管人们已经开始普遍反思“人肉搜索”容易演变成网上暴力的危害
, ^  D5 N5 G5 h  {+ t4 h  R  g但是要真正采用刑法约束之却仍是难上加难
( _( {8 D+ k6 B5 N4 ?  c
7 @) |+ M( {" N5 J' W在周泽看来
* o) P7 U5 a: b3 ~8 m“人肉搜索入刑法主要是涉及侵犯隐私权的问题
% [; p8 A5 Q& Z7 B3 k2 h但至少从目前的法律来看
' y3 ?% P0 V4 S/ D" `人肉搜索并不构成犯罪行为" s! p( z1 L; X* b9 r8 p7 q& D
现存的相关民事法律并没有对隐私权的概念做明确的定义
+ [9 \& z8 ]. `" X( c% W" z! h. t9 z    ”5 e# Z! V) W- Q# x- i' S
( j- v) M, S9 r1 [* X7 {0 F" o
周泽说* v( d' Q+ y: Q1 [! `9 j; K, }
隐私权在法律上的不甚明确/ _' `/ J, n% e4 U" z
导致公众的隐私权及其界限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_8 G# h$ Q5 w
    因此
$ v( o' x! l% g6 i% N) e在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对公众人物监督与侵犯他人的隐私上没有一个平衡点
9 ~5 Q4 r" h$ m: v* z$ P9 t2 ]3 C" P    “所以
9 G7 S# d5 p& c1 Q" c% s& x很难用什么标准来对人肉搜索中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进行刑罚处罚
$ k% `9 V  f- m4 r) s% x' S4 a    ”
" i9 K% N' W  E" K; ]/ S+ _3 t
" j/ C) q1 v' z' U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何海波也认为将“人肉搜索”纳入刑法目前来说还不成熟
( ^7 R- i# Z% K: h5 ?/ K7 _“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起草工作尚未启动情况下
) ]$ _8 n& s. N7 i0 V9 N5 @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难以得到明确界定5 x, ~  g, {  P1 \
仅有刑法的规定还远远不够0 A  `9 B# Q- x1 ?* T5 C
    ”
5 x+ O+ w+ b$ E, H4 ], D( y+ h% N# R: d5 d2 E+ f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研室主任薛瑞林则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 g; ~0 E  q! H% V% p% u; z“人肉搜索”刑事立法可行性不高
* B1 ^- L* d. ~, c  ~8 {& Q3 O! R“民法可以解决的事情
, Q2 u# H! r3 X- u# Z不必上升到刑法的高度上去0 @  K( K% v5 g
刑法不是管家婆
7 i) i, i" `* D6 y* h别什么事情都找它
/ J0 Q: L$ Z( J/ @  P7 W    ”
/ N6 F# k) B& C- @7 r! e( e1 o% P( D4 V6 q& }8 j
“罪”与“罚”均难以界定
) s2 Y/ C4 M% S8 t
! U. g5 i+ y% |1 J  X周泽进一步指出5 c$ }' ]6 Q7 n, l
“哪怕是真纳入了刑法9 R' q; u+ F  A
执行起来更困难
: `! w) M: [4 n" B$ g# f$ P( r. P3 Y    ”国内关于‘人肉搜索第一案’的王菲案判决为什么迟迟没有公布
$ _% z3 S1 @! e+ R6 z6 z: s显然是因为这个判决的影响重大9 u$ \) J$ h$ X2 K" B. e1 H; _( g
) V# _% N1 L3 H$ \
如何判断什么人在“人肉搜索”行为中犯罪?目前“人肉搜索”中有以下几类人:发起搜索人、提供被搜索真实信息的人、提供被搜索虚假信息的人、对于被搜索人谴责的人、纯粹看热闹跟帖的人
* M* ~. Y, Y- c: z' T) s7 C& d( i$ |7 B. Z& @: K
“仅仅是这几种人交织在一起就不好在立法上定义谁在犯罪3 G' v1 N$ h* A2 U. T. F# ]
    规定的过宽
2 E- z! @; h; b* B; x- B! }打击面就太大+ J, \6 ]1 a8 H4 P) a$ w
规定的过窄
1 }& X# P/ F$ h8 n2 w/ J起不到打击犯罪的作用  D9 \9 q0 f5 r
而这过宽和过窄本身就无法把握
. q  y/ W, J3 q! ~& z    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罪刑法定’
8 h# Q4 H5 F) T" l2 G: ^# H如果条文本身就含糊其辞
* {6 j+ y  N% M4 q. u* e何谈公平正义?”周泽说- f5 R9 y; I& W' U) t
; _: w" I* d: t/ I0 N
“发帖人也有谨慎管理的问题
( V; o1 K5 {: {8 Z0 I9 ]在很多案中# c) ?' Q; g+ F1 B3 X8 d* y0 A( P5 S
很难判定某个网友在搜索过程中起了最至关重要的作用1 k& n, v  |( ~; o# I; j; O
事实上2 P/ A3 h* l6 a1 ?2 v' M2 E/ }
每个网友都起了作用2 P+ p  K' _. }! Z8 t* `# q
这就是执行难
% O9 N, _6 X* A7 {* F: F* o: e    怎么解决?所以我提倡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 k1 r) H* s/ \: ]同时还追究导致人肉搜索出现的背后深层社会原因
' z$ H" }" L: O4 z* v+ |8 V% G$ j    ”
) l! O3 @( U6 h3 A7 @% n7 P* e5 Y& J1 K( e
国外问诊“人肉搜索”难题
* P8 _+ G. \, d/ S1 i. a- O+ y2 j; r9 g; x$ M- Q% W
那么
- t; R" p1 ?$ o9 y* f让我们把求解的目光投向国外" H/ l" w  Y" y7 L8 _: e3 }6 l
部分国家针对“人肉搜索”已经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或许有可借鉴一二之处% ]5 g( L: i& @( K$ c1 k4 m* ?
, L/ w6 d! k6 K) U( C- X# ?
2006年12月. L7 b5 ?: |3 G
韩国政府宣布
6 k* A- Y, x- F. ?$ K9 |, T8 O$ ^为防止网上匿名攻击
" L4 O( X$ ]9 I政府将要求各个网站在用户发帖前& c- F7 T; P1 |* I: R" p: m# K
确定真实身份
2 O' u0 |) ~( @  ?6 Y    “目前
' e" |7 k2 A) D韩国政府网站和各大门户网站9 ?! b# c3 e! I2 ?9 n3 k) `$ }
在回帖时都需要输入个人识别码1 \; Y% W4 u# v9 u5 L3 N9 t
    不过- P5 u: k9 Q+ n2 @  A+ v: v* g
普通社区和个人博客仍然可以匿名发言
+ X. i% }/ k9 ?% o! z/ _( z* O    ”在韩国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中国学者詹德斌告诉《国际先驱导报》4 |' z0 h4 n0 x0 D8 |
    此外0 k, U$ u$ B& q# k5 Q
“韩国在相关法律中确立网络运营商的责任追究制度
- b3 L; X  J+ ?! N' R- l以此增强网络运营商的责任感8 M5 L( o8 \+ a0 K8 \9 D
减少网络暴力的平台
/ ]; v$ a, D! D/ _    ”詹德斌说# A6 h; V6 A' z+ I4 P

) V& O6 \: O0 L7 f% N) J* E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王凤翔则认为
/ A+ f. m* u% a/ t& R7 H8 g应推进个人数据立法
8 u, y  p/ G6 _0 N( \5 i  g“欧盟于1995年制定了欧盟数据保护指令
5 }4 _& {) T1 {* l  G7 s; \2 I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在遵守隐私的基本价值和尊重信息在国家间自由流动两者之间达至平衡, T$ \) H9 Z1 X  r6 f3 I2 m+ y/ O
    ”2 `& i( X2 l  I" b; H
$ z& Z8 z/ g# c9 M! F
“美国则通过行业自律和判例法并配以单行立法来实现对个人数据的保护
$ Q4 ^9 x5 y5 z$ U    ”王凤翔说
; J+ q! k& m& B0 v“当司法很难介入时
2 w6 x  L) Z; P) g; ?# |6 G以网站为主的传媒业内人士
7 G* u$ ?& T" E0 i. F; D/ p应该有起码的底线意识:保护涉案人员的个人信息、避免直接评价谁对谁错、平抚公众的无谓愤怒、引导多角度的信息解读
# m. }4 @6 I+ O% b$ H& M+ y$ [    ”4 Q, |* f" i! O* A, G1 e9 L( x
-------------------  |. C/ B) Q# P, E; N) @8 H! n. A
PS,长了点,不过挺有看的意义的.............7 z- G  Z3 U1 v4 J& e
$ _/ L" v9 X% X- r! W; f) C* s

相关帖子

灌水健将 发表于 2010-5-26 02: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强大的"人肉搜索",要如何看待?法律要如何的界定?个人的隐私权,如何的保证? 8 o  A' h$ q+ R/ C% L2 i- s5 ?
这还真是个问题...........; }: ]) u7 `2 L; |9 J$ V4 x
5 x4 L, l' c% l8 }7 a
- d, o9 I; U; l2 ]

悠悠晃晃 发表于 2010-5-26 02: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是一个大的平台.....然后在这个大平台上,有着形形色色的种种...
& t( ^/ @/ S- B" ~. S6 \' j" P毒品与枪支,是时代的一项发明,可以当成商品一样的去流通,毒口与枪枝也可以成了网络平台上的交易产品,但其与网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I6 d1 ~$ Y" H, `; E0 j
; ^+ q( q8 i& `' }2 t# o
现在,看到的,呈现在网络上,让人们熟知的,是那么几个典型的人肉搜索,可是私下的交易,有多少?..........真正又有多少法律不能触及到的,又有多少?7 ~: s$ a) E% j+ y

; ?  D3 r+ a0 g4 h/ }7 x1 Y" p/ k一种现像,如果呈现出发展的势着,还有网民的推崇,加上没有法律的有效制约,那么,就可能成为歧议的发展.....我想多数的网民,之所以认为"人网搜索"可以接受,正是看到了,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一个灰色地带.....话说,"人肉搜索"就目前来看,都是网友自发的,所以自发与被利用,是两个概念.....建立的基础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5 t3 }2 n2 a/ J! B# x! m3 q
9 s0 N# j) G- ~. ~" M4 t2 e% I
法不责众的大前提,也有出发点或是动机的,如果动机变了,....违背了道德底线,同样是有法可依的........ _& @* ~0 I. E8 d' ?- O; E

4 i# j7 s  `+ @9 }. \- C如果变成"利用",那就很可怕了......
5 t+ j) A7 e7 _. V$ B( v' b/ ?8 g: I1 p! m8 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华大|华园照片|工作机会|物品交换|华大贴吧|我要表白|禁言帐号|手机论坛|HK ICP备09009564号|广告联系

Copyright 1960-2018 华园论坛-华大论坛 桑梓年华泉州厦门华侨大学论坛-最受华大学生欢迎的校园BBS站!

GMT+8, 2025-8-4 14:48 , Processed in 0.04502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