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华大男篮输了,对手还是太原理工。对于04级毕业生,经历过四年辉煌战绩的我们而言,这场输球或许意味着更多与我们有关的华大记忆渐行渐远……毕业快两年了,每次回去都惊叹于学校细枝末节的变化,回忆总在深处发酵,物是人非空留恋……对于一直还在那里的便会觉得倍加珍贵,秋中湖边坐一坐,杯杯乐奶茶、老杜书屋逛一逛……每次回去总是会遇见这样的一群人 ,曾经的同学少年。 3 W# `2 ^) k5 \6 R( A# y; ]
5 B2 O1 S. T8 p1 V3 r" [- y" z事实上,今天的输球让我想起前不久听说的消息,老杜书屋和杯杯乐奶茶或许在今年夏天“消失”,成为这个学校急速变化的一部分。简单来说,老杜书屋的店面6月30日到期,被校方收回用作校庆50周年纪念品专卖店;杯杯乐奶茶租约到期后,后勤集团将店面列入重新招投标范畴,租金必然上涨,最后能否中标尚未知晓,招投标细则也尚未公布。
5 u; o3 e! P) ^6 @* y
6 e2 {6 V3 Q, \6 }1 x) C& M[url=http://hqzc.hqu.edu.cn/zhongyaotongzhi/2010-05-10/430.html]http://hqzc.hqu.edu.cn/zhongyaotongzhi/2010-05-10/430.html
: Z0 S8 ^8 Q8 ^% ?1 i: {9 ?5 P4 ]) Z0 G6 ]0 A6 e
如果华大没有了老杜书屋和杯杯乐?大家可以冷静的问一问自己,就好像现在几乎不再提及的“宽容为本、和而不同。”是什么感觉?
* R- Y2 G' B. M5 E' B/ O! H4 o: z0 G5 [# o: d4 Y) g
因为牵涉到很多个人的情感以及友谊,我很难客观的讲述这个变迁,这里面有老杜几个月来为能继续留在华大奔走多处的艰辛努力,有许多老师、教授得知此事后大声的支援和呼吁,当然也有校方乃至第一负责人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办好校庆大事的冷漠态度……
$ J5 [; D6 D( R j% l3 c$ l/ r, D% N
所有这些混杂在一起,老杜书屋6月30日到期,校内不提供新场地继续开业的“现实”似乎越来越近,看不到什么改善的希望,弥漫着毕业情绪的华侨大学论坛上甚至看不到一篇讨论此事的帖子。今天老杜默默说了一句“恐怕我要做钉子户了……”让我刺痛,这是在我记忆中的大学么,书店要让位置给校庆礼品专卖店?这还是老吴常提及的"不仅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大爱”的大学??
+ a% A9 b* D% ]8 f: @ c8 q% G* Z* Q
每个人心中都有母校应该有的样子,我们的过去一定和你们的现在不同,但也请允许我说一句,起码在这件事上,老杜书屋的消失或许不仅仅是华侨大学的变化,是变质! * X0 d# i% m8 P# g$ V
5 J8 b* h. C, n) s Y' Q. U
在我所在的城市福州,鼓屏路上有一家气质和老杜书屋有几分相似的晓风书屋(泉州也有,华大曾经也有),2个月前也是因为租约到期,无力负担涨价后的高额租金不得不关门歇业,大家通过媒体、豆瓣发出声音,认真诚恳的表达了对这样一家书店的现实需要,不久前,晓风书屋原址开业,还是熟悉的模样。 * a. ]$ K5 _9 {1 B% f H/ @
. q; g6 c% A; S1 v& [/ k! t然而,对于老杜书屋的命运,目前似乎难有这样的乐观,校外IP已然不能在母校的BBS上留言,所以才将这个事情写在这里,不知有多少老校友和同学们能注意到。我们什么都做不了,但起码我们有权利知道,当母校在庆祝自己生日的时候,一个浸透几届校友集体回忆的书店被迫迁走,这背后的故事以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 `/ J0 q: d% d- ?9 f* ]
' Y, t f7 ?) U. H9 @1 M7 a后附老杜发来的一段文字,算是他最近2月的真实写照。 * p9 C) B* ]; b+ p. g
- _3 \! i$ j, _
7 o: x: }( j9 s- Z9 X1 L当理想遭遇现实 ' B9 B6 Q# [0 w7 J
% p. Q8 [) s" f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在华大校内经营了多年的书店即将因一些复杂的原因而面临搬迁甚至关闭,老杜呆呆地站在一排排书架面前,心里的不舍、感慨以及无奈不由地弥漫开来…… 9 K4 }2 e# m8 Y- s
4 t( L6 y/ F5 g: {0 r# T2 z多少年来,书店遭遇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创业之初办证经受的百般无理的刁难,创业伊始供货商的不折不扣的苛刻,创业之后竞争对手步步紧逼的打压……所有的这些困难,都没有让老杜退却,凭着一股对事业的坚韧执着与对文化事业的高度热爱,老杜让书店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生存了下来,以一种草根的韧劲让书店成为了华园师生的精神家园。书店刚刚有了起色,也渡过了创业之初的种种困难,正画着种种蓝图的时候:如何进一步调整书店的经营内容以满足师生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支持校内社团的发展进而为校园文化的建设略尽绵力……还没来得及展开,却面临搬迁甚至关闭,且跑遍了各个部门都置之不理,想尽了种种办法却诉诸无门。老杜听到了关于店面被关闭背后的种种传闻,被多次塑造为自主创业典型的他,觉得被一种力量无情地嘲弄着。
0 e8 R/ |9 @1 G4 b. o
( U' } }1 X1 [& K8 e* @书店之于大学,正如大学之于城市:城市为大学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大学为城市增加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书店之于大学亦是如此,大学为书店提供了优越的经营环境,书店为大学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更重要的在于为大学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丰富了大学的文化底蕴。老杜深知,如果没有这块丰厚肥沃的学术阵地,人文学术性这么强的书店不可能深深扎根于此。而如今,这一切即将在一纸文书中告别。
# D' C* u+ `7 _# n4 A a0 T) f6 l* U7 A- A1 C$ {3 ] Q
书虫、藏书家、恋校、校漂、自主创业者等一系列名号,都是媒体冠在老杜头上的帽子。这么多年的经营,没有人比老杜跟深刻理解自主创业的艰辛,但老杜的内心深处却只惦记着那两个字:华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