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对这个复杂而敏感的大难题
$ z. R6 I/ o+ x3 v# B6 [ k伊藤法官权衡再三9 j+ w5 a- h0 y+ q: }& V: w" {6 v* s
最终裁决辩方可以盘诘福尔曼在10年之内是否使用过冒犯之词7 L+ V* B* A9 K' f: n: n3 d
可能有人会纳闷 s; a o: M+ x# L
福尔曼在过去10年之中是否说过“黑鬼“一词
K6 T: e; B4 _0 P a! _; j: T与辛普森是否涉嫌杀人究竟有何关系?按常理
& `% p: O% | A! q& o* O即使福尔曼在“黑鬼“一事撒了弥天大谎
, E X7 m! \8 W那并不能直接证明他在世纪大案中的证词是瞎编伪造;即使这位警官曾有过一些种族歧视的言论
1 {) p. z6 _1 y, X* K5 p3 k那同样不能证明他故意栽赃和陷害被告- R- n5 w7 J! }; o
这是一个审判辛普森的世纪大案9 P* U2 y5 P! B% i+ ~+ I
为何一不留神变成了审判福尔曼警官的案子?在庭审过程中; O" c, r2 M, x( t9 }' K, s2 b
伊藤法官为何不顾检方反对% a6 O7 X5 f8 f( E
竟然允许辩方采用这种滥打“种族牌“和“扭转斗争大方向“的辩护策略呢?
* W+ t5 e2 e+ b4 \ * @1 ~ Z$ l& P7 v5 M
信不信由你
2 B3 k" M- s8 V* ^在美国的司法体制中
" n% z+ A; H/ w6 u& Y尽管争议性极大
; m$ |/ h' p- G8 s; R/ `但辩方的“种族牌“策略和伊藤法官的裁决完全合乎法律, Y9 J6 x& B3 M5 o+ \, V; i6 J% K
受英国普通法中“品格证据“传统的影响! I% F, |8 O1 o$ q! s: u! L/ r& f
美国联邦和加州的证据法和判例都规定7 h; C+ g; a) @0 p
如果出庭证人的品格被证明有缺陷
0 t5 H6 ^& ]/ h. L& D: b如撒谎成性或前科累累
0 f! T5 r. g! x# G则证人呈庭的某些证词就不具有法律效力6 L( o( S7 z6 s( h1 k' r/ x
所以
, r: H7 B! s* _* C# X) Q在法庭审判时- r6 U7 u5 c5 @! E
检辩双方律师都会在证人的个人品格上大作文章; s% @) N) p' ^* w. {! Z4 Q$ G
此外
3 h4 i; {6 r2 [8 J2 A/ A) r# ?3 X; P在法庭宣誓之后/ i# H" O# G' H- y' ]
如果一位证人在一部分证词中故意撒谎
z( g. O5 @9 p1 _& [2 J; I那么% l$ A1 D. ?( [* T6 K$ o' c
陪审团可以将这位证人的其它证词也视为谎言
2 y# m4 Z5 E0 B# [& i8 M/ _$ K 1996年
2 c. x0 h Q r/ N+ w加州上诉法院在着名的瓦尔波娜诉斯普伦格案(Vallbona v Springger( j4 [. D- n: x4 E
1996)中
) R* W/ g, t# z p* W再次明确重申了这一重要的证据规则) c( ~+ I. Z8 u4 r+ [7 p$ F
1 {" y/ [9 f9 q# s! Z9 x
法官开绿灯后4 D9 C1 Z" p% }8 h% A5 V
辩方律师李贝利一上来就质问福尔曼:“在过去10年之中
0 s$ Q# P2 J5 c! n* u你曾使用过‘黑鬼’一词吗?“福尔曼答:“就我所记得. H( j' \1 j# G: E
没用过. M4 x7 W# q& [6 m! i0 S$ u/ L
“为撒谎留下了一点儿回旋余地
2 L+ W. Q9 r0 F8 `+ w' k 但律师岂能轻饶他
* i7 ^1 \2 F7 t! ]立刻抓住答复中的含糊之处追问:“你的意思是说
; G* e, }* V( H& \, b如果你叫过某人黑鬼
4 {; ^6 x: u o% ]/ L1 H1 D: V你也早就忘了?“这个反问简直盖了帽儿了!福尔曼只得故作糊涂:“我不确定我是否能回答你用这种方式提出的问题
' \4 g- h0 Q6 ] “律师步步紧逼:“我换句话说吧0 {4 W4 e1 P( B+ N/ B
我想让你承认
/ o7 g9 m/ b4 N, E" E( D自1985或1986年以来5 Y: U; {1 }- ?' {2 T# A" S
或许你曾在某一时刻称呼某位黑人是黑鬼' t* G1 F- {3 x7 M* B0 ~
可能你自己已经忘了吧?“福尔曼只好硬着头皮答复:“不" e/ N: W' N* z$ |; C6 l
不可能
$ ?5 A6 x# e# S+ S “律师趁热打铁:“你是否就此宣誓?“
& A' o8 g* @. Z o' C0 L9 E * u5 F* z/ s3 L1 f- T% _
警官只好回答:“那正是我的意思
& ^( }5 K+ j# G+ d( T “律师换了个角度追问:“如果任何一个证人出庭作证! D5 l: Z- r/ G7 I" `
说你曾用黑鬼一词形容黑人7 E& `! L5 r9 I7 N- q7 Y% @! z0 c3 ]
这个人就是在撒谎5 M% M4 B: r$ J+ U5 B$ G D
“福尔曼被迫承认:“没错2 j8 C! ?+ S( l
他们是在撒谎
0 X& N, ~9 n2 k% B1 w& w, x “这样0 j9 }' K6 d1 Q# N
辩方律师以密不透风的逻辑和出色的盘诘技巧
4 j9 t! {& m5 N! X把福尔曼警官逼进了无路可退的绝地: t% U' J0 ]. W1 z, c& {' e
+ L! M( R/ Y9 p
天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 b2 Y$ H3 t, ^) ~$ F 这次盘诘结束后不久
; j) [* X6 F# ^$ e6 I3 O+ D辩方从举报电话中获悉
4 s5 H: F5 h& s* l* j$ [8 w% b一位女剧作家为了收集警察破案的生活素材
7 ^/ j5 { G% n在最近10年期间曾多次采访福尔曼
/ ]5 s' a% g( x, I并录制了14个小时的采访录音% Z% v8 C$ W; u* M9 X. e
辩方律师审听录音后发现3 ?- D' y# s8 D
在录音谈话中
- ]( k. P4 n8 \& r! R# s! q) F凡是提到黑人的地方% t* K& U1 s; r7 X8 }) F A
福尔曼警官一律使用了“黑鬼“这一侮辱性用语; d0 l: k$ P( @0 ^3 K" g, f
共达41次之多: P2 j0 \/ @4 t0 t$ ~# m; F) o, ]
此外
6 F( l" r, j3 T# ^- ?3 {) K* I在1994年7月28日的采访录音中
% M- a( m0 `2 c' |" f ^ u) r' r福尔曼自吹自擂:“我是世纪大案的关键证人
( x' x, ]: j# x$ }, i如果我不帮助检方撑住( B9 I( n- L" j0 ]0 v; L
他们就会输掉这个大案5 ?5 c! v7 f6 S' a, b' ~
血手套决定一切
Q- a) v. W$ ^; c如果没有手套
, e" m, p2 {7 @" H拜拜别玩了( [8 j2 M# n. g( ]: c. o
“他还声称:“***就是搞不懂6 Y7 \, r) C5 Z+ r) |
干警察这一行用不着规矩
* e+ }6 ^" K4 B: b5 `# Q8 |全是凭感觉
9 R! q; Y, C4 ~6 t5 F+ A 去××××××规则吧5 X% ~, m, u& J1 U" U
我们到时候瞎掰就足够了
% G/ E* h* A% e7 q1 H; q1 F “在录音谈话中- p$ T+ }6 b. m7 W$ O' R* _
福尔曼还明目张胆地吹嘘以前诬陷无辜的经历6 m# ~1 z& R! n( T+ q# l
他说:“我曾拘留了不属于这一地区的闲杂之人
& q I0 f% E3 U% m: E如果一定要我讲出理由
* a [4 v; w6 Y我就愣说此人有盗窃嫌疑4 t6 w$ j0 z7 L. a# m2 W- g5 G% |
““警察不是好惹的$ q( D- W* r( X& K7 g; H
我们就是杀了人
5 H3 K2 ]$ c- H" m X在法庭上也知道该怎么说
. r+ f, {4 v3 }4 E$ r “( U8 e5 T: ?+ G! X; p2 G. n
/ g4 V9 z8 d( W 福尔曼录音磁带的发现8 {/ G# s5 ]& L$ S# `. v$ T, q
堪称世纪大审判的转折点9 d0 i8 e& [( h6 Z4 m" E
检方争辩说" p' C9 _! g7 D9 S
谈话录音只是文学创作的素材* u; _7 @; J7 z" L! |
难免有自吹和夸大之嫌
, z6 N/ r: x$ R; [" E' w: E* R根本不能视为合法证据
; {" l: P* S1 ^ 但伊藤法官仍然裁决* o1 p h/ q' l: n0 b
陪审团可以审听部分录音( w$ W4 Z2 p2 I8 A5 y
在法庭盘诘时
) q/ U& G* r. z! b( J! d辩方律师乌尔曼声色俱厉3 m Y6 ?1 _! V0 W) e, G/ K
重炮猛轰福尔曼:“你在预审时的证词是否完全真实?““你是否捏造警方的刑事勘查报告?““你在此案中是否栽赃和伪造证据?“面对这些不容回避的法律问题
$ c' F: h: t8 c' H7 J/ V福尔曼竟然答复:“我希望维护我的宪法第五条修正案特权8 [0 W0 W/ d5 R' q4 P
“换句话说
" I7 x9 v L, t: Y, X7 b他凭借最高法院1966年在着名的米兰达案中规定的嫌犯沉默权" `& g8 y1 A7 S, B+ _. } t
拒绝答复辩方针对呈庭证据提出的合理质疑3 `4 M) c/ s4 q/ C7 C0 f, R. g; Y
在总结陈词中0 c% |4 ~2 @% l" ?
辩方律师卡克伦指出
8 o; g6 P) e4 i: G3 V7 D- _$ Q) Q福尔曼是“一个拥护种族灭绝政策的种族主义者、一个作伪证的家伙、美国最令人可怕的恶梦和魔鬼的化身
: b) Q3 P2 G; d7 s “ q8 p. s8 [$ _
+ E2 R2 t( s: T. r7 z1 ]- f( T
在美国的司法体制中0 T8 E( T# R2 g/ W
证据的可信度是打赢官司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5 ?$ N$ o' ]) [- n% I- U# \ 警方作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机关: K' f! c% u3 l# M. y4 C* ~
在第一时间掌握的证据最多
# I) D# O# ~: D, ~" I7 E* U 所以( g* f6 Q% w9 [
美国法律明文规定1 {% C; a! x: b- I
警察必须就搜查和检验证据等法律问题出庭作证
! {4 O* f3 |6 x这是法庭审判和程序公正的重要环节' _/ v. U* D* U) E2 Q& S9 P: G
警察不同于一般的证人
3 |5 k( B% u! n/ V0 k: j9 b5 q执法者的特殊身份
# D3 [$ j- d" E# ^4 R决定了他们回答辩方律师质疑的必要性/ p* T5 C# }9 ~& }
即使是普通的交通违规罚款案
V7 O, G6 F" [% Q" I涉案警察仍然有义务准时出庭
) ~4 i; x, t1 `) B1 r/ z6 a0 X/ @手按《圣经》宣誓作证* y& v) o- q& p2 m6 r
西方司法界有句箴言:“警察是法庭的公仆“(Policeman is the public servant of the court)) S# e6 M. Q9 T
因此9 S$ }) O' |% U! ~, [
福尔曼要求保持沉默、拒绝回答辩方质疑之举( L# o) x& ^# A ~" w9 B
绝对是荒唐之至! g" E+ C* J5 g! ?" @
这实际上相当于不打自招
" M7 F( Y% \1 j变相承认涉嫌伪造证据) I5 p* ?+ n8 z* E m2 a2 `+ w
陷害被告
+ X: H: p" l# y& U& T; ^ 从法理上说! t; B1 s: p3 f) u0 N0 a$ C8 _3 W; |
福尔曼的证词已失去了法律效力& I: e7 H/ Y5 s+ a$ I+ j) a- W3 q
检方几乎输定了, C+ N5 `6 J* m5 B2 E% J4 K2 V4 n2 U
4 Z3 C8 i1 q2 E) P
辛普森案结束后( o9 M4 k( M7 ?
洛杉矶市地区检察官毫不留情
& `; K3 o$ i+ C1 L* p8 }3 j正式立案起诉福尔曼警官
2 W- B! q2 \: `) y4 G 结果
% ^+ l" J; J9 R" g) x2 P他因伪证罪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4 E. t. D1 P5 x+ e# Y0 H2 G8 J; X i0 U
狱外监管
! W) u& B! {" q5 n1 r: Z; d5 B5 e 这样' r: \3 E% E' I! }
杀人嫌犯辛普森被无罪开释
! r/ H% _, E$ N M' L$ t4 n执法者福尔曼警官却沦为重罪案犯!这真不知是美国司法的骄傲
9 q1 B+ P4 X" \还是它的耻辱?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L: R8 T+ ^" @0 G$ C. ~
5 n& R1 }3 O; W& ^* C, t& p
(六)“超越合理怀疑“的深思, I- ?" P7 V. S( k' V, p
5 B' e" _4 _/ K& { 1995年10月3日
; j+ {- k; f5 ]4 o7 C: l美国西部时间上午10点
) W) S% {, z3 n当辛普森案裁决即将宣布之时' e4 `5 D) m6 `
整个美国一时陷入停顿
# S& ^" t7 v9 ^: |
% r3 n) Q9 |( {- U/ e 克林顿总统推开了军机国务;前国务卿贝克推迟了演讲;华尔街股市交易清淡;长途电话线路寂静无声
' r+ ^4 V5 m& B/ {" n 数千名警察全付武装8 E1 o) \& \9 X+ O
如临大敌0 O9 v1 _& ?, \. [' h% q
遍布洛杉矶市街头巷尾" l+ z- L7 f/ R" J- \4 S) T/ e
CNN统计数字表明% ]8 S7 c8 E+ R8 S( d& X
大约有一亿四千万美国人收看或收听了“世纪审判“的最后裁决
; l, d6 ^. @5 i7 z6 i0 { 陪审团裁决结果:辛普森无罪$ C" p0 h2 M0 u0 r4 L1 l7 ^( d
9 P7 e: S, l" r) g* i, x. w
实际上
7 G0 e {5 i* m0 y" T判决公布之前
( V# K/ N$ |: e* H: J! X; r由于检方呈庭证据破绽百出和福尔曼警官作伪证0 ^6 Y: i& c$ Z6 I& l
辛普森无罪获释已成为可以预料的结局$ ?$ z5 M/ k: k5 l4 O
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
# P2 u, l9 B3 L( T刑事案采用的定罪标准是“超越合理怀疑“(prove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O8 U) c( c2 F% S" O8 `4 T0 M
具体而言
4 E: \) {( Y$ N8 c0 s0 A1 w在法庭审判时0 |& f' M1 M8 t3 q
检方若要指控被告有罪
. W" g% G6 s5 y r& \4 n5 p一定要提出确凿可信的证据来证明被告的罪行# v8 y, _3 U; x0 ~
毫无疑问
& E' w3 o! A" B8 m( {: }: r任何证据都会存在某种疑点. S: n8 D6 U8 }4 l
但陪审团只有在确信证据已达到“超越合理怀疑“的标准时 C, s$ |' [9 y6 n$ { F3 [
才能判决被告有罪$ @$ s2 [3 V! ]5 u
% [( B% y4 n9 h% Q4 e( ^
那么. P0 N7 E, Z' o/ O- p
什么是“超越合理怀疑“呢?美国证据法权威卫格莫(John H. Wigmore)教授认为
1 _! k, z2 h7 U这个法律术语的含义“难以捉摸# q$ X- M- v( E4 E4 j
不可定义“
- Y2 y, X. L9 k& m: K0 W 但是
Z# o& J! H# y7 l7 F" [' G$ H这个术语包含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由于刑事案人命关天
) a$ D4 J W6 @( h$ \所以陪审团在裁决无罪时6 A# B, f$ t* }; h! r
不一定非要确信被告清白无辜
$ e' |% i. |4 S2 R2 }0 o/ L 只要检方呈庭证据破绽较多
! S4 d' G% o! c+ v8 E9 C没达到“超越合理怀疑“的严格标准: ~1 J$ n0 n; B& o( V# H7 F
尽管有很多迹象表明被告涉嫌犯罪
( G9 m% ?9 g* q但陪审团仍然可以判决被告无罪; d8 A& i7 ?+ C8 @
有人说
1 L' I9 h9 X) I美国司法审判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宁可漏网一千) x! V0 X/ ]& E0 j/ ?
不可冤枉一人“) Q+ o- `+ h6 ]9 h# R" q, r7 n
此语极为传神# T/ M7 }/ ~$ f2 I2 U; G0 G
- B; }/ e$ y+ ~/ y) y' T 可能有人会问:究竟谁是凶手呢?辛普森是不是比窦娥还冤呢?这两个问题很难回答
) j2 V. ]1 [7 N$ Z& b+ p+ u 通过辛普森一案
! `+ u0 W( K0 L5 y7 C, ?. S人们会注意到
$ g( ?8 r! l$ A& W8 F$ k7 f美国司法制度对程序公正和确凿证据的重视程度
. B4 k! w9 S7 {3 @4 I1 S远远超过了寻求案情真相和把罪犯绳之于法
0 {. \' n. e) v/ |9 o* D 假如美国司法制度的目的是寻求案情真相和伸张正义
3 j+ e4 Q @. O, ~+ J4 R) `那么犯罪嫌犯压根儿就不应该拥有沉默权
- H' A6 z; z: |2 q V ' g# T% r+ H$ e$ t7 _8 b' J8 H* H
+ \* B1 z5 l5 i
* _6 o p# }: L; ~3 i#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