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I& D" J- K+ n: }! u
( `3 D# \6 }& ]6 i% ?# i6 w0 [7 _
谣言不会止于真相
9 C2 v* J1 d8 u3 [- u. q( e% v 在现今中国
8 |! t# {0 U5 ^: u' J$ V! M说“谣言止于真相、止于公开”
+ b7 i& G5 J. E+ D, {: s太奢侈
- p, m$ N& f4 e* c+ p0 G3 g
# B# j( i4 c5 B+ b& w u) [! i柑橘事件即是明证) v/ Z2 M! `/ z# d
柑橘事件自10月中下旬而起% w- A; W: @/ A, y
已是半月有余
- l# k! Z) d- k2 x至今仍需包括农业部副部长在内的各级官员发誓赌咒说“真相”2 j8 b) e5 k- ~0 e ^
以化解消费者“宁可信其有! R( p0 v% N+ o
无可信其无”的狐疑
" a7 Q) E7 u, L' ]7 O 只是
7 p8 ]# R+ f6 A1 A柑橘早已烂了一地+ p" z& }' n/ C$ m( T
. |% |* G' T F5 v2 h/ O
从目前各媒体未受明显压制的报道情形看% i/ G( n: A, O; C
我认为可以基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确实没有发生大的柑橘大实蝇疫情
2 i6 {) V7 A7 i: g5 N1 }& C 在现有技术水平下
/ {- Q9 K" E R& b e# H" t上市柑橘中出现小虫是难免现象
! D3 n; M* G& G) @! Z但属于极小概率 ~- f4 m2 u3 A
所谓“蛆虫柑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公众心理恐慌事件
4 O5 z8 J$ |% F" a" S是一场悲剧. |7 K+ v1 y1 V* o" t
一场中国政府、消费者、生产者共同的悲剧
( k9 i" w* o+ @( \+ j8 l5 Q从第一条“蛆虫”短信发出后就注定的悲剧' D+ [- N# B. Y0 p' o
而这一切! L7 s, Y! n7 U) ~' m
就是因为谣言没能止于真相8 f _# P# H3 F J, ]1 H' q
中国官方
. h2 H/ S! g- s尤其是地方政府) `' c. I( ^: K4 r
在近年来如潮丑闻的透支之下
3 |; u8 z3 E' K公信力已极其低下5 L3 B; y% Z9 C4 I/ v8 Z* H$ j9 W
即使是在严格保护之下的中央政府权威
% o0 @+ u8 f' o ~其食品、卫生部门亦因近年诸桩过失而形象大损 f9 e* ?/ I& d8 `, f* r
在此背景之下( [2 M& O. }: ?3 B; l: `* Y
纵使农业官员、宣传官员用尽浑身解数发布了“真相”. b; s& O$ e5 u9 ?, P
但民众说那一定不是“真相”
, E3 _6 W# Q% i) s7 F一定是“瞒报”、“大事化小”, D) N9 C5 x. J5 ^
发布者没有公信力
% [ H* n, i4 C+ W2 V谈何“真相”
9 p. q" K- B% l6 E$ U谣言又怎么能止于真相?
4 q* j* Z* y3 L" y# K8 g/ d- }& j2 l- d& ^
自三鹿奶粉事件以来
2 I/ s3 O$ V, X4 q5 |. E食品安全卫生连爆丑闻3 I6 X# y+ {+ K7 ^
普通国人已如惊弓之鸟
; m; c( k7 ]" ]6 G! n# z 而“蛆虫”短信一般由亲友发来
8 ?; L( V* [1 Z' E虽语焉不详0 A0 \/ o& M: e: j$ }
但用词凶悍7 a$ M0 k O6 k8 g. G( v
杀伤力巨大2 L3 I: u0 g: m$ n% X
很不幸4 U4 O7 g* X& c& W, {* r; [4 ?0 X
柑橘本身作为一种食品的可替代性很强" G0 K- S0 J/ }* p$ R' Y* U
新闻媒体警报连连更加激化恐慌
: n" Y& F* d( D" f* Q加之政府部门发布信息确实表现不专业
2 ]5 R3 |! d+ I7 L8 m3 H “天时地利人和”
! Z! a/ ^# Q- F3 O% D橘农橘贩又怎能逃过此劫?' z1 W9 `. [8 }0 @6 B
, j' {3 W: J t' G8 o( u
尝试回到这场信息传播的起源
' J! V* B) v9 Q$ G9 F, g* x! R% T 一个普通公众收到亲友“蛆虫柑橘”短信后
8 M+ ?- L+ s4 [) x/ J* _/ t常态下的反应是将信将疑或者加以求证# B: D* L6 g# ^4 [ @8 m! }' a
拒买行为开始产生9 w, W+ v2 w- Q" T5 F% b
10月21日四川农业厅辟谣0 ^5 P6 {) e2 y8 r3 D2 o
但很不幸+ L8 W* p3 m+ E. ^
一方面其公布内容所含细节太少" n5 u& ~. N% n7 g
更多是试图通过自身权威地位推送信息
$ m" G" y4 d- C" T. X另一大忌则是其官员对谣言进行“报案”的表态6 E* s8 c: S/ @* ?. k) p
殊不知2 a6 n( x. m% h1 g& j# o6 @# S
此举必将导致民间活跃意见领袖的强烈反弹5 R/ z* s/ ? H! l5 b
于是
' Y4 x! \- k* a [; `( C2 O" X平息谣言的效果未及达成
( N5 d+ n5 f& D# N9 p1 N反而因为“报案”一说继续使柑橘处于舆论中心
: X: R$ J0 n) d* a+ c* d% X4 A" x
7 m1 Q7 D3 X5 Q8 D8 y( k/ G) Z但真正的致命打击还在后面
' J- m3 ~' D' c5 E1 x R0 Q中国各地新闻媒体陆续发布了“我们这儿也发现蛆虫柑橘”. f$ e) P. _, X8 ^1 {. @3 K3 T& n" I
各地记者拍下那条蠕动小虫的身影
+ w/ z5 Q) C4 o1 ]' Z+ s四面八方的警报发布在报纸头版和网站头条
4 f& m( E* K6 L+ u: E1 H( C“蛆虫”二字触目惊心- s0 I4 F& L! J! _3 b
至此* a5 E# g3 v5 c k: E( Q; q& f
事件终是无可挽回
9 W* I) Z% T! V) o; e7 @ 纵使各路农业专家和官员反复宣讲有虫无害的“菜青虫”的科普知识2 S# U0 H% g5 c2 P8 |4 n4 d
但话语体系、理念完全不同, k3 B; b, I- W, h
核心信息又迟迟缺失- {* D% x- p' A4 Y
只能激起民间意见领袖更多斥责
0 W7 [ c' p1 _' v3 m指专家“御用”、“不察民情”
$ R. ^# e% w6 h+ j舆论风潮高烧不退
+ ] `( i" B& P1 Y; U 于是( D0 `1 W4 n8 s5 q( y9 b2 x
“沉默的螺旋”产生
! I! P1 t x9 ]0 O6 M在持续的不理性热潮中
& b0 M! U) {- `$ k普通民众最终纷纷改变了自己购买柑橘的行为
& ^% a j% K* i7 p' ~1 C f" M) A6 ?8 I$ F4 T: W
以10月27日中国农业部发布会承认消费恐慌以节点$ l$ x2 A4 v- @1 E, q; m7 q( ?
各地官方加强对本地柑橘正面信息的媒体发布, j8 u! _% t/ U
“悯农”举措得到更多倡议0 B9 I7 q5 h' t7 [5 y% b! M
方才逐渐减弱公众恐慌心理
+ K: F# k8 G% _8 H购买柑橘行为开始回升 X- v2 b' u$ g9 y; ^2 i8 f
+ l# w K0 q1 d% n7 Y& y3 d在整个事件中* J% M7 w+ u2 j8 a7 B; q2 I
指责四川广元政府“瞒报”、“迟报”
' W! A2 X, @% A太不公平
5 q( G- k( \" i$ C6 I9 @* W 从各媒体报道中
4 C3 p" X+ F( G5 \ |2 a我们可以发现
6 ?7 Z- p6 P3 \/ n( z: g以一个地市级政府的现实能力和资源/ x2 w% j) l$ V! C) B2 I, U. B
广元官方在处理、公告疫情方面并无大错" ? j0 I+ k; [- ~* b1 q' T4 v
自旺苍农民9月21日上报异常到普查疫情、处理虫果
, H/ o4 f9 [# ]: _到在疫区广为发布公告# k% C: h; H/ q, S' r; H- q
总计不过一周; ^, @( p/ u2 E3 g% i
如果四川省农业厅所言属实
+ m) w& ?: {6 Q( s- A( B2 {' B那么广元的一个过失是其直至10月6日方才上报. Q& k b: S% b1 A6 _# W+ I
此时* O5 j+ ?+ B1 [/ ^! Q, s: P O
华西都市报已根据当地疫情发布新闻
# q% K' S0 O; j2 O9 ] 广元政府的思维模式很可能是:疫情不过占属下旺苍县橘树总量的8.9%、蛀果率仅1%9 X! b& q6 O, r& A8 Y! X5 T$ K
且该县柑橘向来自产自销
& {: K+ v) S2 U2 a并无虫果流出6 `0 ~+ `+ l+ Y9 d7 b
处理疫情尽心尽力
+ ~4 u' o6 f7 S j* U' G已是大功告成8 S! C4 G$ r) k& g0 X
有何必要公告天下?
! P$ i: L8 o! j: z, y- n/ L
. y4 A' f) p6 P9 ^4 ?坦率地说
0 G: J. ~. B% D' D, T就算广元政府9月27日即行上报四川省
4 P& E; ?, H$ ~& A/ v+ _* R* a再即行发布疫情详细信息6 w& T* ^1 G7 |: u9 h
第一时间信息主动公开
8 T5 O% W- }( d- { u9 X1 Y又真的能够阻止这场悲剧么?还是不可能
0 E5 d6 Z! [ p: v* V' A 因为此时0 b0 x5 f, h& X6 V2 U+ c
“蛆虫”短信应已发出& d' u2 _2 d6 A# A
广元并未对当地民众隐瞒信息
; J& F" L2 w- K# T6 K4 p0 K% h这一点从其当即在疫区广发公告即可知晓
( ^1 Z" Y7 n, H因此+ N* W! |5 k$ B$ m
发出短信者应是对政府举措效果存有怀疑
6 M3 I8 {9 ^3 E- L. h( s故而知会亲友提醒# a- y& g# D0 w
并不会因为“信息公开”而停止传播9 C6 z; G" A% l- R
而广元乃至四川省主动发布正面信息的遭遇肯定很“凄凉”
x. U/ y _# s9 G$ c! d& m很可能只会被刊登在报纸某个角落
& T. S/ k$ q6 ]& Y" r数百字) O; W$ d; ^- s+ X4 f8 @4 ^
小标题
4 A( K' G1 g/ B* P5 z* W: |* m' [更不用说被门户网站、外地媒体转载
3 M/ h6 F9 Q# h9 W 要知道8 ^" j/ f& u @% e4 Z$ c* s
这是一个柑橘小县不到10%果树量的疫情
/ `/ @7 F. V) @0 f1 G- b且处理结束无后患* F& [; ~% a: q$ I* a* p
有何新闻性?(即使是以报料新闻方式刊出此事的10月4日华西都市报1 ]2 L$ q6 w/ j7 u3 U
亦不过是在倒数第2版以二栏题刊之
( T8 x$ Y' A: j8 ]尚不及当地超市纠纷稿地位显要)
& {# g& E! A9 z1 o4 H; b 于是
, }, W3 F2 n: V9 F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下
$ e6 G- z+ I% y. I$ Z# y谣言必定走遍天下4 s5 i9 }' ` ^# l& k( g
; E, N4 A* t3 G: U6 x; @
从来媒体热爱辟谣新闻3 Q+ h6 j4 Q* L) G6 V8 J. _/ D
只有发生辟谣和谣言的互相指证行为1 b. L1 V: O! n7 \6 q4 `9 V
新闻价值才会放大3 @( x8 ?) u* u9 y6 g* q9 j
在短信传遍天下之后7 z3 a7 ?7 M5 x# X" M, [
四川官方于10月21日举行辟谣会
4 B+ A0 B$ a* f这时的“正面信息”才会引得众多媒体争相评说& d: ]3 u; t# s5 o! E+ ]
2 p2 [3 S( K) |
当然+ [0 u$ H- q* x! R: ~! P
在技术上0 g6 u4 x. d3 Q* N, |; C- I
至少四川农业厅层面可以做得更好/ [4 V' D( j# r8 @
除了不必立即公然触动“报案”这根敏感之弦外7 ^% M% h$ Q2 Y+ y. N5 Y
农业厅官员应该发布更详细的数据信息
; R/ r5 k4 A; p5 a( b使用更好的信息表现手法1 T, Q, Z* e9 C; }- Y
让当地官方已确实妥帖处置疫情的信息产生说服力
. k- y8 b( o, V0 k; H# |不过
- k7 x) X2 U# x9 \真正应该对这场悲剧负最大责任的还是中央政府的农业部和被报道“蛆虫柑橘”的川外各地政府0 \ Q1 D+ F; q- ~& y% a
是他们# C- C( u3 p2 B9 I$ f H
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应报道, C" ^" B$ U. v( O0 [# a4 P% W
没有迅速发布所涉地市场分析数据* s: m0 Z7 s, ]/ {9 c6 Q# v
没有明确告知民众这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7 d1 K) N/ Q4 d( Z3 C' E
而是任由舆论议题始终围绕“市民报料蛆橘”的新闻发现展开3 d0 C. i( X4 r2 F8 l9 e
导致蛆橘恐慌自四川而起) D. s( E/ S+ ~# k: _
却在四面八方星火燎原& |: D. a1 a' r6 V+ s; e
要知道
: v, v% {" @) R! z- v一个蛆橘可能在正常市场上是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的概率: I' y1 h9 E$ |* L4 i3 a- Q' \
但在新闻纸经由市民“报料”呈现出来- U) ~ g& n8 E% J! u- j
那就成了百分之百的证据
0 G' Y6 s3 k) u& A 或许由于中国各级政府行政能力尚且不足
/ o( q6 B) J% H" ~8 J9 O" a( V以致在各省市场搜集整理数据颇费时日
' a# V5 k- P5 T9 `, C但如果能够以动态发布信息形式
; c6 A) T a+ H2 q4 } ?6 q“有一点说一点”# }7 ^5 [/ o3 j. G
而不是只是想简单地利用政府权威和专家形象推送信息
# {4 ?! e& ]# ?# t: P, M$ k应该能够对制止恐慌有所帮助
6 `2 G9 Z6 Q1 H% Q. @7 z/ \& J, y" C6 V
从发布信息的具体方式上来讲
/ j; {% |8 f7 e$ n! G农业和宣传官员应当从舆论反应中迅速体会到仅仅由专家出面宣传“有虫无害”是不够的
! s' M1 i% Y2 d4 A信息传播需要更好的手段和技巧 @" g2 @3 i- t7 y
比如说
0 _$ v0 j& B# y5 n( I1 K B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
" e; `, f/ h3 R# ^) |在市场上公开随机挑选柑橘进行现场试验;又或者公布当地市场上柑橘来源
v! L6 D6 i! C- W# D! d及来源地现场探访验证, n4 e* ]; }3 }, \: F0 K
; a% }' s3 P1 J
中国政府官员应当正视官方公信力低下这个惨痛现实
! [6 c$ ~4 i$ f$ r8 O. Z, [! d在类似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中 ~# x+ ?1 I8 `: F1 i9 i
运用更有说服力的传播手法( D; A; K, R6 d1 }0 R, J' w
让“真相”看上去确实像一个“真相”----如果官方确实想要发布真相的话# i! \0 p; j$ i, u
想想哈尔滨命案吧( O8 H) l7 q3 b/ U; l9 m9 A) G
虽然被指责“剪辑”; K$ H# T4 R `$ t1 k* Q( n8 @5 i
但如果不是有视频录像这样的“真相”证据0 T' w2 Q9 U* f, \. l
任由警方如何一脸正气6 r6 A: X- y, d0 j4 h+ p3 J4 |0 C
民间舆论肯定少有人会相信六警察是“忍无可忍”
1 y; \; V; f' B 这就是现实. C" v" y! S w
2 P3 j+ ^* ?+ l6 G9 [& O" s不过
p: [$ A! u! G! t) \2 J坦白讲
2 a1 o; L+ b2 a& Z' D即使农业和宣传官员们表现得够专业了
9 x0 s! h+ `- B# D( ~' S我个人还是怀疑会有多大效果
9 z5 C/ _; V% g 公信力低迷的官方$ {) U; Y5 w% P) G% O/ i
恐怕“专业”也会被指作“手段高明”吧
5 K1 K0 _, y% e b O 所以
' J( L$ ~1 ~& N. T7 l# B2 \谣言不会止于真相) q3 H$ i: O. T# f9 L
而只会止于我们的记忆力$ k2 i7 w5 y- d: v5 v# K- r
毕竟4 g: d6 I8 K8 J
不能件件事都用对胡温的终极信任来作筹码' o: ]- l ~3 d
“蛆虫柑橘”不过是个表象
5 F+ [; p/ m) t6 O p所承载的是民间普遍恐慌和不满情绪
& X) }# J8 X' _对食品卫生安全、对各级地方政府1 B/ j" u- ?) k7 d
在民间舆论; h- m" _( d0 f1 I( N9 d# e
尤其是在网络和市场化媒体上
+ ~8 ]) g* ]# j( |' y; t活跃分子和意见领袖在与专家官员的论战中7 }7 j8 F1 M" T9 m5 h" ~
以此公共事件浇己心中块垒# {/ a$ d% ^6 S' f. h* M
同时在客观上助推了恐慌扩散% J5 R- o6 ]3 ^
8 n# N5 d6 x9 p$ C) J1 h/ U, t
在对“蛆虫柑橘”的新闻处理上( T' ^8 V3 m, R, H! c
两路媒体表现大有分野:身为“喉舌”者4 f: X/ b6 f$ p U, n
话语体系陈旧
6 W0 b7 M. H( z" C反应太过矜持& ]* {" ~; p; o) ~
对民间活跃分子的影响力越发削弱+ m9 T9 r0 o0 a! E2 l; u; m
但如今: F6 `& m- M" A, V: D( g* V% X
正是这批民间活跃分子拥有强大议题设置能力;欲为“公器”者& a; M: R$ p& N" k
遵守新闻规律之余
; R7 P( R" x+ U2 E( u& {' [亦应更注意报道理性平衡
5 u8 W8 f) O" J1 v% n5 j6 s; r) ]尤其是在社会无端惊慌之际
- l! o2 D4 T7 O0 F仅仅激动于发现“有蛆”
4 u$ g, @) M/ F却不作基本调查、示其概率之低
& M& [! r9 d; ]8 y' k! R4 `! z于公众利益并非好事(更不用说太原晚报等报道有造假嫌疑)5 e; A8 t9 V* ^3 N, x
3 X! l1 C2 R6 V( L$ g6 K+ z正如人民日报上周所言 A2 {6 B1 }: Q' p" J
柑橘事件中2 G0 c9 k& y7 b4 U
“蛆虫”二字于传播实在是杀伤力强大! ^: T* L N7 S9 ]
用词之“毒”2 u% n9 J! X( T8 w p' J% w% c
击中大众恐慌心理命门0 } w0 `7 z/ S @
近几日来- \- W% J' K% M A8 k0 p
各类媒体新刊报道中
+ Q$ u7 y. s6 |渐以柑橘大实蝇疫情或虫果代替“蛆虫柑橘”一词& w" f; e( t9 }+ h2 @4 t, G. ~* J! V
媒体总在版面上倡导别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5 @* F" ?4 Q. i# z: @' y
自身也不应太过强调“新闻规律”
- ~8 n3 A8 h" `2 w+ j" j至少
1 ]/ F. X. E# S4 A% A像新浪、搜狐那样8 G7 g, q @+ _
在上周五转载人民日报评论之时
* r: z' U# H) M \, l9 [硬是把原标题中“无害虫子”改成“蛆虫”刊出
/ l* G/ L; H! | M8 f* L! f, ]总不太说得过去
% E! v" t/ ~( ^) J( T9 L! r a' S(作者徐达内:曾供职多家媒体9 v7 l( G( r3 D' t( s1 y# W# T
现从事互联网行业$ V2 ], P% z5 H
联络邮箱:xudanei@gmail.com)
! w4 v. P& A8 @4 w2 U* C: O* T( u: [0 L' N6 k5 q0 A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y$ N) n5 H0 y) X4 Z. X' R2 A
7 B/ B$ O2 p0 @+ r8 S- M' c
- V4 Y; t- 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