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六节" e* C- |- u- } D! h9 a3 D% z' U g' [
# K: K1 N9 E* |/ v
引用:
" \. z" L1 w4 k+ G; k基于马歇尔的注脚与我的回应
# ?& M1 [3 \2 w' \$ b |0 s2 i假设县政府是地主$ |/ x, \" f$ P/ T2 C- c0 F
我问县的资本投入
5 h$ b" h# m8 K/ z( g要多少才能担保一个不变的分成率会一般地达到有经济效率的情况7 a8 M h' T& |% E1 r+ |
二○○四年底我找到的答案 Q4 S$ @- |. T
是县向「佃农」分成的投资者收取的地价. n+ K# C, f6 T6 Q. n: u; W
可以是负值!把土地视作地主提供的资本% _* V2 N n% t( o5 q1 {5 ]- H9 `
可以用负地价代表地主提供着无限的调整机能
! |7 f: |6 ^4 `只要分成的百分率落在一个不离谱的范围
# Z* b# |- I( {8 p/ ~1 Q* @在这机能下有效率所需的边际价值相等的条件永远可以达到
, b n0 t- X5 T( P
% K7 B$ v4 ~: n
, Q9 |: L2 u( a1 z+ _) m* W不是因为地价是负值9 A' F4 h5 K- |) Z1 Y$ G# n- u
而是因为张的假设错误了$ b/ t6 O1 U0 s
历史上9 \5 U% m' V8 N% S* y; u. p
中国的政治解构是$ B% r* D; k/ z+ `: f) N$ Y. }4 J
皇帝
: ?' C6 k2 N+ [7 M官僚- \; |" ?/ c: i, J. {
农民& p0 M: @* F1 l! H+ Z' F
在官僚和农民之间有一个阶层
1 n. y+ M" K3 i" T是乡绅阶层
$ F! |- s( J' x; U* ~ 作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缓冲
. t- {/ \+ ^ Z% y+ Q" }8 U" G2 r有学者研究过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1 |. a1 g! p! _2 D; U& m很大程度上: p) k# S9 ?* J) n% r' |! g
是士绅阶层的利益同官僚利益冲突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 t# F, R) G3 [2 u/ q% l( u/ n而
`! Z6 a6 g* T! {! U9 h+ O* J: ~, Z新中国建立后
1 ^7 J; K: \; e6 d! R2 I: @/ _, [士绅这个阶层彻底消失$ S6 v; A2 D, [" F$ @6 T9 s, C
意味着
3 C& F7 y. z: l2 L/ [, \2 @2 c7 p上下层的利益冲突没有丝毫缓解的余地; m4 w& W; D* a2 F3 k4 r$ v
传统意义上的地主根本不存在
4 y: J7 k/ u0 i3 k而
) t. G5 N1 @* p7 ^4 ]% e9 F作为一个完全对上负责的县级权力机构+ }9 K3 f; C4 G R }1 r. d9 q( V( e( B
是不可能假设成为“地主”的) ?" d6 H; H+ A* K/ O& q
因为其本身只是一个代理人 A5 L0 N2 m, m& X; p8 v. S1 i
所以土地价值为负
3 U/ z% K. |, L1 z$ m恐怕和那个佃农模型关系并不大& O' r1 E7 v# J( H
因为张做出这种定论
: B( f/ ]' ~7 B& u* n( w, X显然是有点单相思了 / k5 i+ u7 g. k5 E4 {- v) a
引用:4 C9 ^9 U) ?7 }) I7 R- x" L
负地价可以去到的尽头
; L* h4 U% w2 X% O& e2 r是县的税收足以填补收回农地与改进为工商业用途的成本利息
/ D8 u! r( r1 ?& S- S6 ^4 `& [/ _0 w% s, r6 k7 \: \7 r, ~ |. E2 G
6 W8 _* y7 x% b( C
具体这种负债经济
, G7 r- A9 U& L9 L最后是以怎样的方式被清算
( d W- \# f0 n ?; d7 t9 B目前还不清楚
' L: J/ N# f' e; W但我更愿意相信3 ]) N: H+ `8 N( }1 @* U7 k
这种负地价的尽头标牌
E# B- H2 ?. `是账面GDP的增加额以及官僚利益的寻租成本
& s3 h% x% I J9 {: G( a& ]仍然是权力寻租论的一部分' f+ |3 X! r2 b& g/ S
8 c2 C8 T. x/ K
( ~: p7 K* \1 v8 ]+ \7 \
| |